說 明
正 字 | A02723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皂」《說文》不錄。 |
字樣說明 | 上作「白」,下作一橫、一豎折,寫法如「七」。此字本為「皁」之俗字,後世通行漸成「肥皂」、「香皂」等專屬用字,各見分野,故標準字體分立為二正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zào ㈡cǎo |
釋 義 | ㈠ 1. 去汙垢之鹼性用品。如:「肥皂」、「香皂」、「藥皂」。 2. 古代官署裡之賤職差役。同「皁」。《警世通言.卷一五.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「凡外郎、書手、皂快、門子,及禁子、夜夫,曾在縣裡走動的,無不查到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五一回:「那堂上堂下皂隸,大家吆喝一聲,把夾棍向堂口一摜,兩個人扳翻了鳳四老爹,把他兩隻腿套在夾棍裡。」 3. 黑色。同「皁」。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一八:「富翁一眼覷定這小娘子,恨不得尋口水來吞他下肚去,那裡還管爐火的青紅皂白!」清.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二四齣:「簇新新帽烏襯袍紅,搔皂皮靴綠縫,皂皮靴綠縫。」 ⇒「草」之異體。 ⇒「皁」之異體。 ㈡ ⇒「草」之異體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