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003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![]() ![]() 段注本: ![]() ![]() ![](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![]() ![]() ![]() ![]()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guāi |
釋 義 | 1. 不合常理之行為。如:「乖僻」、「乖戾」。《說文解字. 2. 違背、不合。如:「名實相乖」。《廣韻.平聲.皆韻》:「乖,暌也。」《左傳.昭公三十年》:「楚執政眾而乖,莫適任患。」唐.韓愈《五箴.行箴》:「行與義乖,言與法違。」 3. 分離。《廣韻.平聲.皆韻》:「乖,離也。」《史記.卷一一○.匈奴列傳》:「漢使兩使者,一弔單于,一弔右賢王,欲以乖國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二.鳳陽士人》:「鸞鳳久乖,圓在今夕。」 4. 聰明、機伶。如:「賣乖」、「上一次當,學一次乖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九回:「原來如此!這樣辦法,俺也學著個乖了。」 5. 懂事、聽話。如:「這孩子真乖!」《西遊記》第三八回:「我不如你們乖巧能言,人面前化得出齋來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