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󳵺󳵸󳵻󳵹󳵷

說 明

正  字 A02717 疒-19-24
說文釋形 「癲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「疒」之撇上點、挑二筆不觸撇。「疒」下作「顛」︰左半作「真」,上半寫法如「直」,上作「十」,中間內作三橫,下作一長橫、一撇、一點;右半「頁」之左下撇上觸橫筆,寫法參「顛」字。
注  音 ㄉㄧㄢ
漢語拼音 diān
釋  義

1. 精神錯亂、言行失常。《梁書.卷三三.列傳.王僧孺》:「吾無昔人之才而有其病,癲眩屢動,消渴頻增。」唐.元稹〈廳前柏〉詩:「我本癲狂耽酒人,何事與君為對敵。」

2. 病名。一種反覆出現陣發性神志障礙、肌肉非自主性收縮、或感覺性障礙之疾。其特徵為發作時突然昏倒,牙關緊閉,口吐白沫,四肢抽搐。如:癲癇、羊癲瘋。隋.巢元方《巢氏諸病源候總論.卷四五.小兒雜病諸候一.癇候》:「十歲以上為癲,十歲以下為癇。」《王翰林集注黃帝八十一難經》卷三:「重陽者狂,重陰者癲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