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󳴮

說 明

正  字 A02699 疒-10-15
說文釋形 「瘟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「疒」之撇上點、挑二筆不觸撇。「疒」下作「手寫字」:上从「囚」,故不作「昷」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08196)字、「塭」字。
注  音 ㄨㄣ
漢語拼音 wēn
釋  義

1. 流行性的急性傳染病。如:「瘟疫」、「雞瘟」。《集韻.平聲.魂韻》:「瘟,疫也。」《抱朴子.內篇.微旨》:「經瘟疫則不畏,遇急難則隱形。」《明史.卷二八.五行志一》:「正統九年冬,紹興、寧波、台州瘟疫大作,及明年死者三萬餘人。」

2. 詈罵語,指如瘟病般令人不適。《隋唐演義》第一二回:「響馬得財漏網,瘟太守麵糊盆,不知苦辣,倒著落在我身上,要捕風弄月,教我那裡去追尋?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三回:「我早上拿了錢來,你那該死行瘟的兄弟還不肯!」

3. 似得瘟病般神情呆滯、毫無生氣。《阿Q正傳》:「從此王胡瘟頭瘟腦的許多日,並且再不敢走近阿Q的身邊;別的人也一樣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