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2689 疒-08-13
說文釋形 「痺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「疒」之撇上點、挑二筆不觸撇。「疒」下作「卑」︰「曰」中之撇,直貫而下接橫筆,寫法參「卑」字。此字或作「痹」(B02774),本典收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ㄅㄧ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神經性疾病,肢體疼痛、麻木甚或失去感覺而無法隨意活動。如:「小兒麻痺」、「風痺」。古字作「痺」。《說文解字.疒部》:「痺,溼病也。」《正字通.疒部》:「『痺』亦作『痺』。」《黃帝內經.素問.卷一二.痺論》:「所謂痺者,各以其時,重感於風寒濕之氣也。」

2. 麻木、感覺遲鈍。如「麻痺不仁」。三國魏.嵇康〈與山巨源絕交書〉:「危坐一時,痺不得搖。」唐.楊嗣復〈丞相禮部尚書文公權德輿文集序〉:「元和五年冬,執政暴疾,既瘖且痺,未旬日而公作相。」

3. 鳥名。即雌性「鷯鶉」。《爾雅.釋鳥》:「鷯鶉,其雄鶛,牝痺。」宋.邢昺.疏:「鶉一名鷯,其雄名鶛,其牝名痺。」



⇒「痹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