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異體字

𤴓󰥵

說 明

正  字 A02657 疋-00-05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足也。上象腓腸,下从止。《弟子職》曰:「問疋何止。」古文以為《詩》大疋字。亦以為足字。或曰胥字。一曰疋,記也。凡疋之屬皆从疋。(所菹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足也。上象腓腸,下从止。《弟子職》曰:「問手寫字何止。」古文㠯(以)為《詩》大󶜼(雅)字。亦㠯(以)為足字。或曰胥字。一曰手寫字,記也。凡手寫字之屬皆从手寫字。(所菹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足也。上象腓腸,下从止。楷書寫法:起筆作一橫鉤,下作「手寫字」,為「止」之變易,中豎上觸於橫,末筆作捺。「胥」、「蛋」、「旋」、「楚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時,橫鉤下接「止」,下橫斜挑,如︰「疏」字。按:此字今讀多音,足義及部首字,音ㄕㄨ;借為「大雅」字,音ㄧㄚˇ;當「布疋」義,音ㄆㄧˇ;當「正」字之異體,音ㄓㄥˋ
注  音 ㄕㄨㄆㄧˇㄧㄚˇㄓㄥˋ
漢語拼音 ㈠shū ㈡pǐ ㈢yǎ ㈣zhèng
釋  義

㈠ㄕㄨ

1. 腳。《說文解字.疋部》:「疋,足也。」

2. 記。《說文解字.疋部》:「疋,一曰疋,記也。」《集韻.平聲.魚韻》:「疋,一曰記也。」

3. 二一四部首之一。

㈡ㄆ一ˇ

量詞。計算布帛類織品的單位。同「匹」。如:「兩疋布」。宋.蘇軾〈同柳子玉遊鶴林招隱醉歸呈景純〉詩:「巖頭疋練兼天靜,泉底真珠濺客忙。」《金瓶梅》第三二回:「爛紅官段一疋、福壽康寧鍍金銀錢四個,追金瀝粉綵畫壽星博郎鼓兒一個。」

⇒「匹」之異體

㈢一ˇ

⇒「雅」之異體

ㄓㄥˋ

⇒「正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