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󳮴󳮳𤮲𦉥

說 明

正  字 A02619 瓦-13-18
說文釋形

「甕」《說文》作「𦉥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汲缾也。从缶,雝聲。(烏貢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汲缾也。从缶,雝聲。(烏貢切)

字樣說明 上作「雍」︰左下末筆作撇,與「幺」寫法不同,右下「隹」四橫筆皆接左豎,寫法參「雍」字;下半之「瓦」,作一橫、一豎、一挑、一橫曲鉤、一點,共五畫。按:《說文解字.缶部》收有「手寫字」篆,从缶,雝聲。段玉裁注云:「俗作甕。」典籍中二形皆見通行。本典收「罋」(B03500)為次常用字,兼為「甕」之異體。
注  音 ㄨㄥˋ
漢語拼音 wèng
釋  義

1. 一種口小腹大,用以盛物之陶器。同「瓮」。如:「酒甕」、「菜甕」。《說文解字.瓦部》:「甕,汲缾也。」《元史.卷一○五.刑法志四》:「諸城郭人民,鄰甲相保,門置水甕,積水常盈。」

2. 姓。如明代有甕蕙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