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󳫋󰈺𡘼𡚉𢊎󳫈󳫊󳫇󳫍𤨝󳫉𩇰

說 明

正  字 A02587 玉-09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庖犧所作弦樂也。从琴,必聲。手寫字,古文瑟。(所櫛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庖犧所作弦樂也。从珡,必聲。手寫字,古文瑟。(所櫛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手寫字,必聲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「玨」,左半「王」之左下橫斜挑;下作「必」,「心」加一長撇,寫法參「必」字。「飋」(B05718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ㄙㄜ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 彈撥樂器。形狀似琴,長八尺一吋,廣一尺八吋,相傳為庖犧所作。古有五十弦,後改為二十五弦,弦各有柱,可上下移動,以定聲音清濁高低。《說文解字.琴部》:「瑟,庖犧所作弦樂也。」唐.李商隱〈錦瑟〉詩:「錦瑟無端五十弦,一弦一柱思華年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九回:「就是我鼓瑟,你鼓琴吧!」

2. 寂寞、蕭條。如:「瑟居」。晉.張協〈七命〉:「其居也,崢嶸幽藹,蕭瑟虛玄。」清.譚獻〈桂枝香.瑤流自碧〉詞:「拾翠汀洲,密意總成蕭瑟。」

3. 風聲。唐.白居易〈琵琶行〉:「潯陽江頭夜送客,楓葉荻花秋瑟瑟。」宋.蘇軾〈洞庭春色賦〉:「臥松風之瑟縮,揭春溜之淙潺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