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󰗓󰗋󰗑𠉔𠈯󰊯󰗒󰗉󰗈󰗇󰗌󰗊󰗍󰗆𠡿𠦛𠬿󰗔󰗐󰗏

說 明

正  字 A00290 八-05-07
說文釋形

「兵」《說文》作「𠦛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械也。从廾持斤,并力之皃(貌)。手寫字,古文兵,从人、廾、干。手寫字,籀文。(補明切)

段注本:手寫字,械也。从廾持斤,并力之皃(貌)。手寫字,古文兵,从人、廾、干。手寫字,籒(籀)文兵。(補明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械也。从廾持斤,并力之皃(貌)。楷書寫法:上半本為「斤」之變,下半本為「廾」之變,今則寫法上作「丘」──起筆作撇,接左豎不接上橫,右豎稍向內收,寫法參「丘」字。下作撇、頓,不接上橫筆。「乒」、「乓」二字即為「兵」省變之形,另歸「丿部」。

注  音 ㄅㄧㄥ
漢語拼音 bīng
釋  義

1. 武器。如:「秣馬厲兵」、「短兵相接」。《說文解字.廾部》:「兵,械也。」《周禮.夏官.司兵》:「掌五兵五盾,各辨其物與其等,以待軍事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填然鼓之,兵刃既接,棄甲曳兵而走。」

2. 戰士、軍隊。如:「步兵」、「騎兵」、「調兵遣將」、「按兵不動」、「精兵政策」。《左傳.襄公.元年》:「夏五月,晉韓厥、荀偃帥諸侯之師伐鄭,入其郛,敗其徒兵于洧上。」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:「秦攻趙於長平,大破之,引兵而歸。」南朝梁.江淹〈盧中郎諶〉詩:「信陵佩魏印,秦兵不敢出。」

3. 軍事、戰爭。如:「紙上談兵」、「談笑用兵」。《左傳.隱公三年》:「公子州吁,嬖人之子也,有寵而好兵。」三國魏.鍾會〈檄蜀文〉:「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,興兵新野。」

4. 傷害、災害。《呂氏春秋.仲夏紀.侈樂》:「樂不樂者,其民必怨,其生必傷,其王之與樂也,若冰之於炎日,反以自兵。」

5. 為國死者。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死寇曰兵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