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󳥹𧆥

說 明

正  字 A02512 犬-05-0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犬可習也。从犬,甲聲。(胡時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大可習也。从犬,甲聲。(胡甲切)
字樣說明 左作「犭」,下撇筆不出彎鉤。右半作「甲」︰上中橫筆兩端接邊筆,中豎筆直貫而下,寫法參「甲」字。
注  音 ㄒㄧㄚˊ
漢語拼音 xiá
釋  義

1. 馴犬。《說文解字.犬部》﹕「狎,犬可習也。」南唐.徐鍇《說文繫傳.卷一九》:「獸之可習者,唯犬甚也。」漢.賈誼《新書.卷九.大政下》:「故欲以刑罰慈民,辟其猶以鞭狎狗也,雖久弗親矣。」

2. 親近。如:「狎暱」。《左傳.昭公二十年》:「水懦弱,民狎而翫之,則多死焉。」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賢者,狎而敬之,畏而愛之。」

3. 熟習、習慣。《國語.周語中》:「未狎君政,故未承命。」宋.蘇軾〈八月十五日看潮〉詩五首之四:「吳兒生長狎濤潚,冒利輕生不自憐。」

4. 戲弄、嬉戲。如:「狎妓」。《論語.季氏》:「狎大人,侮聖人之言。」唐.柳宗元〈三戒.臨江之麋〉:「麋麑稍大,忘己之麋也,以為犬良我友,牴觸偃仆益狎。」

5. 輕慢、輕忽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及壯,試為吏,為泗水亭長,廷中吏無所不狎侮。」清.龔自珍〈秋夜聽俞秋圃彈琵琶賦詩書諸老輩贈詩冊子尾〉詩:「任吾談笑狎諸侯,四海黃金四海遊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