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󳤚󳤙󳤝𢫀󳤗󳤠󳤓󳤔󳤜󳤖󳤛󳤡󳤒𢴡󳤟󳤕󳤣󳤘󳤑󳤢󳤞

說 明

正  字 A02498 牛-07-11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引前也。从牛,象引牛之縻也。玄聲。(苦堅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引而前也。从牛,手寫字,象引牛之縻也。手寫字聲。(苦堅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引而前也。从牛,冖,象引牛之縻,玄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玄」,「冖」穿「玄」而過;下作「牛」。「縴」(B03440)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ㄑㄧㄢ
漢語拼音 qiān
釋  義

1. 拉、挽引。如:「牽手」、「順手牽羊」。《說文解字.牛部》:「牽,引前也。」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有牽牛而過堂下者。」唐.杜甫〈兵車行〉:「牽衣頓足闌道哭,哭聲直上干雲霄。」

2. 指牛、羊、豕。《左傳.僖公三十三年》:「吾子淹久於敝邑,唯是脯資餼牽竭矣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牛羊豕可牽行,故云牽謂牛羊豕也。」

3. 連帶、涉及。如:「牽涉」、「牽連」。唐.韋嗣立〈論刑法多濫疏〉:「楊豫之後,刑獄漸興,用法之伍,務於窮竟,連坐相牽,數年不絕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三六.列傳.翁同龢》:「桂芬以持重見賞,同龢以專斷致嫌。毓汶奔走其間,勤勞亦著,大體彌縫,賴以無事。然以政見異同,門戶之爭,牽及朝局,至數十年而未已。」

4. 拘束、受制。如:「牽制」、「拘牽」。《呂氏春秋.離俗覽.離俗》:「不牽於勢。」漢.鄒陽〈獄中上書自明〉:「此二國豈拘於俗,牽於世,繫奇偏之辭哉?」

5. 勉強、逼迫。《禮記.學記》:「君子之教喻也,道而弗牽。」《新唐書.卷二○三.文藝列傳下.李賀》:「未始先立題然後為詩,如它人牽合程課者。」

6. 姓。如三國時魏國有牽招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