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󳟳𤍜𤏟

說 明

正  字 A02456 火-13-17
說文釋形 手寫字,乾也。从火,喿聲。(穌到切)
字樣說明 左旁「火」之末筆作頓點。右半作「喿」︰右半上作「品」,下「木」豎筆不鉤,左筆作撇,右筆作長頓點,不接中豎,為「木」作下偏旁寫法,寫法參「喿」(B00398)字、「噪」字。
注  音 ㄗㄠˋㄙㄠˋ
漢語拼音 ㈠zào ㈡sào
釋  義

ㄗㄠˋ

1. 乾的、缺少水分的。如:「燥材」、「天乾物燥」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燥,乾也。」《管子.度地》:「春三月,天地乾燥。」宋.陸游〈跋火井碑〉:「予昔在征西幕府,嘗得小校言火山軍地枯燥,不可耕。」

2. 乾燥之物或處所。《易經.乾卦.九五.文言》:「同聲相應,同氣相求,水流濕,火就燥,雲從龍,風從虎。」《孝經援神契》:「母之於子也,鞠養殷勤,推燥居濕,絕少分甘。」

3. 內心焦急不安。通「躁」。如:「燥灼」、「急燥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一五回:「行者見他哭將起來,他那裡忍得住暴燥,發聲喊道:『師父莫要這等膿包形麼!』」《西遊記》第一八回:「行者愈加不放,急得爆燥如雷。」

ㄙㄠˋ

剁成細碎之肉。通「臊」。如:「燥子」。宋.吳自牧《夢粱錄.卷二○.肉鋪》:「且如豬肉名件,或細抹落索兒精、鈍刀丁頭肉、條攛精、竄燥子肉。」《御定駢字類編》卷一七八︰「趙希倉倅紹興日,令庖人造燥子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