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𤐪󳞋󳞌𦺸𧃮

說 明

正  字 A02442 火-12-16
說文釋形

「燐」《說文》作「㷠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粦(燐)。粦(燐),󶵒(鬼)火也。从炎、舛。徐鍇曰:「案:《博物志》戰鬪(鬥)死亡之處,有人馬血,積中為粦(燐),著地入艸木,如霜露不可見。有觸者,著人體後有光,拂拭即散無數,又有吒聲如鬻豆。舛者,人足也。言光行著人。」(良刃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兵死及牛馬之血為㷠(燐)。㷠(燐),鬼火也。从炎、舛。(良刃切)

字樣說明 左旁「火」之末筆作頓點。右半作「粦」:上作「米」,上下四筆不接中橫、豎;下作「舛」,右半次筆作一豎折,共三畫。寫法參「憐」字。按:本典收「粦」為「燐」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ㄌㄧㄣˊ
漢語拼音 lín
釋  義

1. 夜晚在野地常見忽隱忽現之青色火光,為燐化氫遇到空氣燃燒所產生。《說文解字》作「粦」。《說文解字.炎部》:「粦,兵死及牛馬之血為粦。粦,鬼火也。」《封神演義》第五六回:「孰知天意歸周主,十萬貔貅化鬼燐。」明.陸世廉《西臺記》第三齣:「始信那海島田橫,竟是一場兒戲也,死臨浸,伴鬼燐。」俗稱為「鬼火」。

2. 化學元素。同「磷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