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2439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熨」《說文》本作「尉」。 大徐本:,从上案下也。从𡰥,又持火,以尉申繒也。臣鉉等曰:「今俗別作熨,非是。」(於胃切) |
字樣說明 | 上半作「尉」︰左下作「示」,豎筆不鉤,寫法參「尉」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yùn ㈡yù ㈢wèi |
釋 義 | ㈠ 1.藉熱力把衣物壓平。如:「熨燙」。《說文解字》作「尉」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尉,从上案下也。」《集韻.入聲.迄韻》:「熨,持火展繒也。」唐.王建〈宮詞〉一百首之三六:「每夜停燈熨御衣,銀薰籠底火霏霏。」唐.白居易〈春早秋初因時即事兼寄浙東李侍郎〉詩:「理曲管弦聞後院,熨衣燈火映深房。」 2.火斗、熨斗。《集韻.入聲.迄韻》:「熨,一曰火斗。」 3.緊貼使身體變暖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惑溺》:「冬月婦病熱,乃出中庭自取冷,還以身熨之。」明.湯顯祖《牡丹亭》第五三齣:「我為他偎熨的體酥融,我為他洗發的神清瑩。」 ㈡ 「熨貼」:妥貼舒適。宋.范成大〈范村雪後〉詩:「熨貼愁眉展,勾般笑口開。」 ㈢ 一種中醫療法。以藥物或溫熱之物外敷於患處,祛寒活血。《史記.卷一○五.扁鵲倉公列傳.扁鵲》:「(扁鵲)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,以八減之齊和煮之,以更熨兩脅下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:「言五分之熨者,謂熨之令溫暖之氣入五分也。」《宋史.卷四○六.列傳.許奕》:「自念本非衰病,初染微痾。當湯熨可去之時,臣以疾而為諱;及鍼石已窮之後,醫束手而莫圖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