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󳜕

說 明

正  字 A02427 火-09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烝也。一曰赤貌。一曰溫潤也。从火,昫聲。(香句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烝也。一曰赤貌。一曰手寫字潤也。从火,昫聲。(香句切)
字樣說明 上半作「昫」︰左上作「日」,不作「口」;右作「句」,寫法參「昫」(B01540)字。下半作四點,為「火」之變易。
注  音 ㄒㄩˇ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烝,火氣上行也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煦,烝也。」《玉篇.火部》:「煦,烝也。」唐.元結〈二風詩.治風詩五篇.至慈〉:「如煦如吹,如負如持。」

2. 赤貌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煦,一曰赤貌。」《玉篇.火部》:「煦,赤。」

3. 暖和、溫潤。如:「和煦」、「煦日初升」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煦,一曰溫潤也。」《玉篇.火部》:「煦,溫潤也。」明.文震亨《長物誌.卷一.室廬》:「蘊隆則颯然而寒,凜冽則煦然而燠。」唐.鄭亞〈太尉衛公會昌一品制集序〉:「日赫於晝而乏清媚,月皎於夜而無溫煦。」

4. 恩惠。唐.玄宗〈誡勵宗室詔〉:「堂姪餘慶,承煦紹宗。」唐.薛曜〈舞馬篇〉:「閶闔間,玉臺側,承恩煦兮生光色。」宋.歐陽修〈豐樂亭記〉:「而孰知上之功德,休養生息,涵煦百年之深也!」

5. 眼睛轉動。《孔子家語.卷六.本命》:「及生三月而微煦,然後有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