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󳜓󳜑󳜐󳜒󳜔

說 明

正  字 A02426 火-09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炙燥也。从火,昜聲。(余亮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炙燥也。从火,昜聲。(余亮切)
字樣說明 左旁「火」之末筆作頓點。右半作「昜」:「日」下作一長橫;下「勿」之起撇,上觸長橫筆。與「易」寫法不同,寫法參「昜」(B01536)字、「場」字。
注  音 ㄧㄤˋㄧㄤˊ
漢語拼音 ㈠yàng ㈡yáng
釋  義

ㄧㄤˋ

1. 烘烤。《說文解字.火部》:「煬,炙燥也。」《莊子.盜跖》:「古者民不知衣服,夏多積薪,冬則煬之,故命之曰知生之民。」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一八.技藝》:「欲印,則以一鐵範置鐵板上,乃密佈字印,滿鐵範為一板,待就火煬之。」

2. 就火取暖、烤火。《淮南子.齊俗》:「冬則羊裘解札,短褐不掩形,而煬灶口。」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:「日並燭天下者也,一物不能蔽也;若灶則不然,前之人煬,則後之人無從見也。」

3. 炎熱、熾熱。《新唐書.卷一四五.列傳.楊炎》:「時方煬旱,人情騷攜,群臣皆請赦文喜,帝不聽。」

ㄧㄤˊ

鎔化金屬。如:「煬金」、「煬鐵」。《集韻.平聲.陽韻》:「煬,爍金也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