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2407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,孝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「烏,盱呼也。」取其助气,故以為烏呼。凡烏之屬皆从烏。,古文烏,象形。,象古文烏省。(哀都切) 段注本:,孝鳥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「烏,亏呼也。」取其助气,故以為烏呼。凡烏之屬皆从烏。,古文烏,象形。,象古文烏省。(哀都切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」,孝鳥也。象形。段玉裁注云:「鳥字點睛,烏則不,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。」楷書寫法如「鳥」字,少上框中之短橫。此橫依篆形,本指烏之眼睛,因全身色黑,以致目不明顯。「塢」(A00803)、「鎢」(A04333)等字偏旁同此。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wū |
釋 義 | 1. 烏鴉。《說文解字.烏部》:「烏,孝鳥也。」《詩經.邶風.北風》:「莫赤匪狐,莫黑匪烏。」三國魏.曹操〈短歌行〉:「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」《樂府詩集.卷一六.鼓吹曲辭一.漢鐃歌.戰城南》:「戰城南,死郭北,野死不葬烏可食。為我謂烏:『且為客豪,野死諒不葬,腐肉安能去子逃?』」晉.干寶《搜神記》卷一六:「南山有烏,北山張羅;烏既高飛,羅將奈何!」南朝梁.武帝〈孝思賦〉:「慈烏反哺以報親,在蟲鳥其尚爾。」 2. 黑色。宋.陸游〈記夢詩〉:「烏巾白紵憶當年,抵死尋春不自憐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四回:「馬二先生身子又長,戴一頂高方巾,一幅烏黑的臉。」《永樂大典戲文三種.小孫屠.第○○齣》:「從錦花,懶能臨掠烏雲鬢。慵點絳唇,對謾當爐傚學文君。」 3. 染黑。明.李時珍《本草綱目.卷一六.草部.鱧腸》:「汁塗眉髮,生速而繁。烏髭髮,益腎陰。」 4. 「日」之代稱。古代神話傳說以為日中有三足烏,月中有兔、蟾蜍,因以「烏兔」代稱日月。晉.陶淵明〈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〉:「造夕思雞鳴,及晨願烏遷。」唐.呂巖〈七言詩六十三首之八〉:「但得煙霞供歲月,任他烏兔走乾坤。」唐.白居易〈勸酒詩〉:「天地迢遙自長久,白兔赤烏相趁走。」 5. 疑問代詞。表示反詰語氣,相當於「何」、「安」、「哪裡」、「怎麼」。《呂氏春秋.季夏紀.明理》:「故亂世之主烏聞至樂?不聞至榮,其樂不樂。」唐.韓愈〈言箴〉:「不知言之人,烏可與言?」 6. 「烏乎」:嘆詞。表示慨歎。也寫作「烏呼」、「烏虖」、「嗚呼」、「於戲」。《韓非子.難二》:「鼓之而士不起,簡子投枹曰:『烏乎!吾之士數弊也。』」《漢書.卷一○○.敘傳下》:「烏呼史遷,薰胥以刑!幽而發憤,乃思乃精,錯綜群言,古今是經,勒成一家,大略孔明。」 7. 姓。如春秋時有烏餘,戰國有烏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