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2400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「炸」《說文》不錄。 |
字樣說明 | 左旁「火」之末筆作頓點;右半作「乍」:豎筆接上橫筆,不接撇;三橫中,上橫較長,寫法參「乍」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zhà ㈡zhá |
釋 義 | ㈠ 1. 用火藥或炸彈等爆破。如:「炸山」、「轟炸」。《明史.卷二九三.忠義列傳五.錢祚徵》:「祚徵乘城守,身中流矢,守益力。月餘,大風霾,炮炸樓焚,城遂陷,罵賊而死。」 2. 物品忽然爆裂。如:「爆炸」、「熱水瓶突然炸了!」《宋史.卷六○.天文志十三》:「(隆興元年)七月壬寅,星出天市垣內,赤色,向西北慢流,至右攝提西南沒,炸散小星二十餘顆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七.如是我聞》:「一日遇一兔人立而拱,目炯炯如怒。舉銃欲發,忽炸而傷指。兔已無跡。心知為兔鬼報冤。」 3. 怒氣突然激烈發作。如:「他一聽見這話,當場就氣炸了。」 ㈡ 烹飪方法之一。烹煮時,將食物投入大量沸油中,直至外皮呈金黃色,整體酥脆後,方才起鍋。如:「油炸」、「炸雞」、「炸薯條」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