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󰕐󰕔免󰕑󰕓󰕏󰕒

說 明

正  字 A00275 儿-05-07
說文釋形 段注本:手寫字,兔逸也。从免不見足。會意。(忙辨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與「兔」之作「手寫字」,唯少其足,蓋兔走最速,故足不可諟見,遂少一畫。楷書寫法:上作一撇、一橫撇,不作「刀」;中豎撇一筆而下,不分兩筆,全字共七畫。「冕」、「娩」、「挽」、「晚」、「輓」等字偏旁同此。另如「勉」字,則將末鉤筆拖長,將「力」包載其上。
注  音 ㄇㄧㄢˇㄨㄣˋ
漢語拼音 ㈠miǎn ㈡wèn
釋  義

ㄇㄧㄢˇ

1.逃避、逃脫。如:「避免」、「倖免於難」。《禮記.曲禮上》:「臨財毋苟得,臨難毋苟免。」

2.去除、省去。如:「免禮」、「免費」、「減免」、「免稅」。《宋史.卷一七七.食貨志上五》:「畿民不願輸錢免役,縣案所當供役歲月,如期役之,與免輸錢。」

3.脫去。《左傳.哀公十六年》:「又遇一人曰:『君胡冑,國人望君,如望歲焉,日日以幾,若見君面是得艾也。……而又掩面以絕民望,不亦甚乎!』乃免冑而進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四回:「龐德聞之,免冠頓首,流血滿面而告。」

4.罷黜、革除。如:「罷免」、「黜免」。《漢書.卷四.文帝紀》:「遂免丞相勃,遣就國。」《漢書.卷七二.王貢兩龔鮑傳.貢禹》:「犯者輒免官削爵,不得仕宦。」

5.姓。如漢代有免乙。

ㄨㄣˋ

著喪服,去冠紮髮,以布纏裹。通「絻」。《左傳.僖公十五年》:「穆姬聞晉侯將至……使以免服衰絰逆且告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免、衰、絰,遭喪之服。」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公儀仲子之喪,檀弓免焉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