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󳗕󳗓󳗔𤄹

說 明

正  字 A02375 水-16-19
說文釋形

「瀕」《說文》作「𩕘」。

大徐本:手寫字,水厓(崖)。人所賔(賓)附,󶧡(頻)蹙不前而止。从頁,从渉。凡󶧡之屬皆从󶧡。臣鉉等曰:「今俗別作水賔(賓),非是。」(符真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水厓(崖)。人所賓附也,顰戚不歬(前)而止。从頁,从涉。凡𩕘之屬皆从𩕘。(符真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水厓。人所賓附也,顰蹙不前而止。从頁,从涉。段玉裁注云:「今字作濱。……今字用頻訓數……此從附近之義引申之,本無二字二音而今字妄為分別,積習生常矣。」清.顧藹吉《隸辨.平聲.真韻》亦云:「頻,《說文》作手寫字,從頁從涉,……後人省水作頻,為頻數字,移水於旁為水瀕字。」楷書寫法:右半作「頻」:左半作「步」,下从反「止」,寫法與「少」不同,中長橫右下並無一點;右半「頁」之左下撇上觸橫筆,寫法參「頻」字。按:此字與「頻」字,《說文解字》同篆,今用二分,當互參之。又此字於「水邊」義,又作「濱」,本典收為常用字。

注  音 ㄅㄧㄣ ㈡(又音)ㄆㄧㄣˊ
漢語拼音 ㈠bīn ㈡(又音)pín
釋  義

㈠ㄅㄧㄣ

1. 水邊。《說文解字.瀕部》:「瀕,水崖。人所賓附,頻蹙不前而止。」《墨子.尚賢下》:「是故昔者舜耕於歷山,陶於河瀕。」《漢書.卷八九.循吏傳.龔遂》:「海瀕遐遠,不霑聖化。」

2. 臨近、迫近。如:「瀕臨」、「瀕危」。《宋史.卷三七三.列傳.張邵》:「邵負氣,遇事慷慨,常以功名自許,出使囚徙,屢瀕於死。」清.蔣士銓〈鳴機夜課圖記〉:「十二月,先府君即世,母哭瀕死者十餘次。」

ㄆㄧㄣˊ,ㄅㄧㄣ之又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