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2347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,水。出齊郡厲媯山,東北入鉅定。从水,聲。(直角切) 段注本:,濁水。出齊郡厲媯山,東北入鉅定。从水,蜀聲。(直角切) |
字樣說明 | 右半作「蜀」:下「勹」上觸於「罒」,「虫」下橫筆斜挑,寫法參「蜀」字。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zhuó |
釋 義 | 1. 水名。《說文.水部》:「水出齊郚(郡)。」唐.李泰《括地志》:「濁水源出蒲州解縣東北平地。」 2.水不清,亦泛指物體不透明清澈。如:「這條魚的眼睛已經變濁,不新鮮了。」《玉篇.水部》:「不清也。」《詩經.邶風.谷風》:「涇以渭濁,湜湜其沚。」明.徐渭《四聲猿.雌木蘭替父從軍.第二齣》:「非自獎真金烈火,儻好比濁水紅蓮。」 3.混亂、昏亂、骯髒卑劣。東周戰國.屈原〈漁父〉:「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。」《史記.卷七六.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「平原君,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,然未睹大體。」《三國志.卷五七.吳書.張溫傳》:「豔性狷厲,好為清議,見時郎署混濁淆雜,多非其人,欲臧否區別,賢愚異貫。」元.喬吉《揚州夢》第四折:「杜牧之難折證,牛僧孺不志誠,都一般行濁言清。」 4.平凡、庸俗。元.馬致遠《黃粱夢》第四折:「你不是凡胎濁骨,迷本性人間受苦。」清.洪昇《長生殿》第一一齣:「想我濁質凡姿,今夕得到月府,好僥倖也!」 5.低沉粗重。如:「濁聲濁氣」、「聲音重濁」。《遼史.卷五四.樂志》:「皆從濁至清,迭更其聲,下益濁,上益清。」 6.畢星的別名。《爾雅.釋天》:「濁謂之畢。」《史記.卷二五.律書》:「北至於濁。濁者,觸也,言萬物皆觸死也,故曰濁。」 7.姓。如漢代有濁賢。《前漢書》卷九八:「長御即以為是皇后,始侍中杜輔、掖庭令濁賢交送政君太子宮。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