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𣸞󳒁󳒀󳑾󳑿󳑼󳑺󳑽󳑻󳒂

說 明

正  字 A02317 水-11-14
說文釋形 「漫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曼」:上作「手寫字」,不作「曰」,寫法參「曼」字。
注  音 ㄇㄢˋ
漢語拼音 màn
釋  義
1. 水廣大平遠貌。《玉篇.水部》:「漫,水平遠貌。」南朝梁.陶弘景〈水仙賦〉:「淼漫八海,汯汨九河。」宋.韓維〈南溪〉詩:「清平水流漫,東去入脩竹。」
2. 長、遠。如:「漫長」、「漫無止境」。《文選.古詩十九首.涉江采芙蓉》:「還望顧舊鄉,長路漫浩浩。」唐.岑參〈逢入京使〉詩:「故園東望路漫漫,雙袖龍鍾淚不乾。」
3. 水滿而外溢。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鮑丘水》:「洪水暴出,毀損四分之三,剩北岸七十餘丈,上渠車箱,所在漫溢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七六.列傳.張籍》:「其流波漫。」
4. 大水沖潰、浸壞。《集韻.去聲.換韻》:「漫,水敗物也。」《金史.卷二七.河渠志》:「以其河水浸漫,堤岸陷潰,至十餘里外乃能取土。」《河南通志.卷一五.河防考》:「六月十一日,夜風雨大作,水溢中牟縣十里店,大堤漫口十七丈。」
5. 模糊不可辨認。宋.蘇軾〈鳳翔八觀詩.東湖〉:「圖書已漫漶,猶復訪僑郯。」宋.王安石〈遊褒禪山記〉:「有碑僕道,其文漫滅。」
6. 覆蓋。宋.洪邁《夷堅乙志.卷三.混沌燈》:「令其僕買大竹作燈毬,漫以黑紙,掛於幾桉之側。」
7. 遍佈的、充滿的。如:「漫山遍野」。宋.范成大〈碧瓦〉詩:「無風楊柳漫天絮,不雨棠梨滿地花。」元.谷子敬《城南柳》第三折:「可早漫地漫天,更撲頭撲面,雪擁就浪千堆。」
8. 隨意、不加拘束。唐.杜甫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〉詩:「卻看妻子愁何在?漫卷詩書喜欲狂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二.蓮香》:「生疑其妒,漫應之。」《明史.卷二一二.戚繼光列傳》:「諸鎮入衛之兵,嫌非統屬,漫無紀律。」
9. 污染。《莊子.外物》:「吾生乎亂世,而無道之人再來漫我以其辱行,吾不忍數聞也。」晉.左思〈嬌女詩〉:「脂膩漫白袖,煙薰染阿錫。」
10. 欺誑、瞞騙。如:「漫上不漫下」。《荀子.儒效》:「行不免於汙漫,而冀人之以已為脩也。」唐.楊倞.注:「漫,欺誑也。」唐.李商隱〈别令狐綯拾遺書〉:「惟是於信誓有大欺漫,然後罵而絕之,擊而逐之,訖身而勿與通也。」
11. 徒然、白白的。唐.杜甫〈有客〉詩:「漫勞車馬駐江干。」宋.陸游〈謝池春.壯歲從戎〉詞:「漫悲歌、傷懷弔古。」
12. 莫、不要。唐.張謂〈贈趙使君美人〉詩:「羅敷獨向東方去,漫學他家作使君。」唐.司空圖〈柳〉詩二首之一:「漫說早梅先得意,不知春力暗分張。」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