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󳐵󳐴𣶔󳐪󳐣󳐷󳐝󳐰󳐮󳐫󳐲󳐟󳐳󳐯󳐠󳐞󳐱󳐭󳐢󳐧󳐶󳐥󳐦𤁉󳐡󳐬󳐤󳐨󳐩

說 明

正  字 A02308 水-11-14
說文釋形

「漢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漾也。東為滄浪水。从水,難省聲。手寫字,古文。臣鉉等曰:「从難省聲當作堇,而前作相承。去土从大,疑兼从古文省。」(呼旰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漾也。東為滄浪水。从水,難省聲。手寫字,古文漢如此。(呼旰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水,難省聲。楷書寫法:右半作「手寫字」,上不作「艹」,末筆作頓點,寫法參「嘆」字。本典收「手寫字」為「堇」(B00549)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ㄏㄢˋ
漢語拼音 hàn
釋  義

 1. 河川名。發源於陜西省寧羌縣北皤塚山,至湖北省漢口與漢陽之間流入長江。為長江最長之支流,亦是漢中盆地之命脈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𤁉(漢),漾也。東為滄浪水。」《詩經.小雅.四月》:「滔滔江漢,南國之紀。」亦稱為「漢江」。

 2. 銀河、天河稱為「漢」。如:「天漢」、「銀漢」、「河漢」。《字彙.水部》:「漢,天河,在箕、斗二星之間,其長竟天。」《詩經.小雅.大東》:「維天有漢,監亦有光。」北魏.酈道元《水經注.江水注》:「其翼附群山,並概青雲,更就霄漢,辨其優劣耳。」唐.李白〈月下獨酌〉詩四首之一:「永結無情遊,相期邈雲漢。」

 3. 「漢族」:中國種族之一。以華夏為主幹之族稱,為中國五大民族之一。漢時包括華夏系、東夷系、荊吳系、百越系及其他種族;漢代以後,又以居住中原之漢族為主,漸與鄰近之種族融合。因兩漢國勢強盛,遂稱為「漢族」。亦稱為「華族」、「中華民族」。

 4. 指與中國有關的文化事物。如「漢語」、「漢字」、「漢學」等。

 5. 朝代名:

⑴ 「漢朝」:(西元前206~220)由漢高祖劉邦滅秦,並打敗項羽所創立。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,被曹丕篡位而亡,共歷時四百年之久。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,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,重建漢室,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「前漢」,以後為「後漢」。「前漢」建都長安,又稱「西漢」;「後漢」建都洛陽,又稱「東漢」。

⑵ 「蜀漢」:(西元221~264)劉備以宗室稱帝於蜀,繼承漢統,為三國之一,史稱為「蜀漢」。凡二主,四十三年。有今大陸地區四川及雲南、貴州北部、陝西省舊漢中府一帶,為魏所滅。

⑶ 「北漢」:

A. (西元951~979)與東晉同時之十六國之一。晉時匈奴劉淵稱帝,國號漢,史稱為「北漢」。後改為趙,史稱為「前趙」。

B. (西元951~979)五代時十國諸朝之一。劉旻所建,據有今山西省北部和陝西、河北省部分地方。傳至其孫,亡於宋。

C. (西元1360~1363)元末陳友諒所建。順帝至正二十年,陳友諒取代紅巾領袖徐壽輝而稱帝。建都江州,國號漢。最後被朱元璋所滅。

⑷ 「成漢」:(西元302~347)晉時十六國之一,氐族李雄據蜀,國號成,後改號漢。後為東晉所滅,歷五主,享國四十五年,史稱為「成漢」。亦稱為「後蜀」。

⑸ 「南漢」:(西元907~971)五代時十國之一。劉龑所建,據今廣東及廣西省南部,史稱為「南漢」。後為宋朝所滅。

⑹ 「後漢」:(西元947~950)五代諸朝之一。劉知遠代後晉而自立,國號漢,史稱為「後漢」。後為大將郭威所篡。

 6. 漢口或武漢之簡稱。如:「京漢鐵路」、「粵漢鐵路」。

 7. 男子之通稱。如:「老漢」、「硬漢」、「流浪漢」、「彪形大漢」。《北史.卷七.齊本紀.顯祖文宣帝》:「帝大笑曰:『天下有如此痴漢!方知龍逢、比干,非是俊物。』」元.關漢卿《救風塵》第四折:「你這負心漢,害天災的!你要去,我偏不去。」

 8. 丈夫、先生。《西遊記》第二三回:「八戒道:『娘,你上覆令愛,不要這等揀漢』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二回:「你漢子去了大半年,你想夫妻了,便扯上蕙也有夫妻,好不害羞!」

 9. 姓。如明代有漢德。見《萬姓統譜》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