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󳐎󳐏𣿙󳐍

說 明

正  字 A02305 水-11-1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漚也。从水,責聲。(前智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漚也。从水,手寫字聲。(前智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責」:上作一豎、三橫,下橫最長;下「貝」之撇筆輕觸上橫,寫法參「責」字。
注  音 ˋ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浸泡。如:「醃漬」、「鹽漬」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漬,漚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謂浸漬也。」漢.孔融〈臨終〉詩:「三人成市虎,浸漬解膠漆。」《三國志.卷二九.魏書.方技傳.華佗》:「佗令溫湯近熱,漬手其中,卒可得寐。」《南史.卷四四.齊武帝諸子列傳.晉安王子懋》:「有獻蓮華供佛者,眾僧以銅甖盛水漬其莖,欲華不萎。」

2. 沾染。《漢書.卷六四上.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.嚴助》:「今方內無狗吠之警,而使陛下甲卒死亡,暴露中原,霑漬山谷,邊境之民為之早閉晏開,晁不及夕,臣安竊為陛下重之。」宋.陸游〈醉歌〉:「百騎河灘獵盛秋,至今血漬短貂裘。」

3. 牲畜感染疫病而死。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天子死曰崩……羽鳥曰降,四足曰漬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漬謂相瀸汙而死也。」

4. 積留於物體之汙痕。如:「油漬」、「墨漬」、「汙漬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三三回:「底下穿著一件綠紗小衣,皆是血漬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二回:「拿汗巾揩乾了杯子上一轉的水漬,走上去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