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󳐂𣾪𤁷

說 明

正  字 A02301 水-11-14
說文釋形 「滴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水注也。从水,啻聲。(都歷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水注也。从水,啻聲。(都歷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水,啻聲。楷書寫法:右半作「啇」:「亠」下兩筆上下輕觸,「冂」內作「古」,與「商」不同,寫法參「啇」(C01257)字、「啻」字、「嘀」字。
注  音 ㄉㄧ
漢語拼音
釋  義

1. 液體呈點狀往下掉落。如:「汗水直往下滴。」、「滴上眼藥水。」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𣾪(滴),水注也。」五代十國.李煜〈憶江南.多少淚〉詞:「心事莫將和淚滴,鳳笙休向月明吹。」宋.陸游〈江上對酒作〉詩:「把酒不能飲,苦淚滴酒觴。」

2. 點狀之液體。如:「水滴」、「雨滴」。明.沈受先《三元記》第一七齣:「我一命如同草頭露滴,今日得了這銀子呵,一似枯木生花,陽春布澤。」

3. 量詞。計算液體下滴數量之單位。如:「幾滴雨」、「兩滴眼淚」、「數滴汗水」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四五回:「周瑜曰:『吾自領軍以來,滴酒不飲;今日見了故人,又無疑忌,當飲一醉。』」

4. 「滴滴」:

⑴ 擬聲詞。如:「滴滴答答」、「滴滴打打」。《清平山堂話本.楊溫攔路虎傳》:「這漢子坐下騎著一匹高頭大馬,……滴滴答答走到茶坊前過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七回:「訂子前四個吹手,滴滴打打的吹著,抬上街來。」

⑵ 形容詞語尾。元.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「則為俺窮滴滴子母每無依靠,捱今宵,到明朝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六回:「年紀約有五十餘歲,一部濃鬚,好個相貌,那旁一個嬌滴滴女子,看上去想是他的家眷了。」

5. 「滴溜」:

⑴ 盤旋、旋轉。引申為盤算。元.無名氏《漁樵記》第三折:「老漢挑起擔兒,恰待要走,則見那相公滴溜的撥回馬來。」亦作「滴流」、「滴流流」。

⑵ 懸空、甩離。元.楊梓《霍光鬼諫》第二折:「慨君王聖怒難分辨,便是老性命滴溜在眼前。」

⑶ 圓、圓滑。元.喬吉《兩世姻緣》第一折:「有那等滴溜的猱兒不覓錢,他每都錯怨天。」

⑷ 用手提著。《醒世姻緣傳》第六回:「第二日清早,我滴溜著這貓往市上來,打那裡經過,正一大些人圍著講說哩!」亦作「提溜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