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󳏖󳏗󳏙󳏘𦎧

說 明

正  字 A02292 水-10-13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平也。从水,隼聲。(之允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平也。从水,隼聲。(之允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平也。从水,隼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「淮」,不作「准」;下「十」置中,輕觸於上「隹」,寫法參「隼」(B05563)字。按:此字文獻中或見俗作「准」,如《玉篇.冫部》云:「准,俗準字。」《廣韻》亦同。二字今已分用,「准許」、「准據」等用「准」;「水準」、「準備」等,用「準」。本典收「准」為「準」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ㄓㄨㄣˇ
漢語拼音 zhǔn
釋  義

1. 平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準,平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謂水之平也。天下莫平於水。」

2. 古代測量水平之器具。《淮南子.說林》:「非規矩不能定方圓。非準繩不能正曲直。」《漢書.卷二一.律曆志上》:「準者,所以揆平取正也。」

3. 鼻。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高祖為人,隆準而龍顏。」唐.司馬貞.索隱引李斐云:「準,鼻也。」清.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.卷五.灤陽消夏錄五》:「所蓄犬,忽人立怒號,兩爪抱持齧婦面,裂其鼻準,併盲其一目。」

4. 法度、法則。如:「標準」、「準則」。《荀子.致仕》:「程者,物之準也。」《漢書.卷六五.東方朔傳》:「以道德為麗,以仁義為準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準,平法也。」

5. 取法、仿效。晉.左思〈詠史〉詩八首之一:「著論準過秦,作賦擬子虛。」《新唐書.卷八五.列傳.竇建德》:「始都樂壽,號金城宮,備百官,準開皇故事。」

6. 測量、衡量。《廣韻.上聲.準韻》:「準,度也。」《宋史.卷三三八.列傳.蘇軾》:「軾始至潁,遣吏以水平準之,淮之漲水高於新溝幾一丈。」

7. 依照、比照。多用於文書。如:「準用」。亦作「准」。清.江藩《漢學師承記.卷一.閻若璩》:「今悉準之《說文》,於漢隸字原中取一正體,以硃筆標出之。」

8. 允許。亦作「准」。《紅樓夢》第六六回:「因林姑娘多病,二則都還小,故尚未及此。再過三二年,老太太便一開言,那是再無不準的了。」

9. 正確、精確。如:「瞄準目標」、「猜得準」。《紅樓夢》第二五回:「既是這樣說,你便一日五斤,合準了,每月來打躉關了去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三四回:「那焙茗也是私心窺度,一半據實,竟認準是他說的。」

10. 箭靶、射的。如:「準的」。

11. 將來、即將成為。如:「準新娘」、「準女婿」、「準博士」。

12. 預備。如:「準備」。

13. 一定、肯定。如:「到時他準會來的!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