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𠾈󳌭󳌲󳌪󳌰󳌯󳌩󳌱󳌫󳌬󳌮𨒰𨓎

說 明

正  字 A02249 水-09-12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旌旗之流也。从手寫字,汓聲。手寫字,古文游。(以周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旌旗之流也。从C04746,汓聲。手寫字,古文游。(以周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旌旗之流也。从手寫字,汓聲。楷書寫法:右半之形如「斿」︰左「方」之橫折鉤起筆不觸上橫;右之上作一撇、一橫,下作「子」,寫法參「斿」(B01503)字。「遊」、「蝣」(B04317)等字偏旁同此。本典收「汓」為「泅」之異體字。另「游」與「遊」本同義,古籍多見通用,今用則有別,於水中行動之義,如「游泳」、「游水」等詞,用「游」不用「遊」。
注  音 ㄧㄡˊ
漢語拼音 yóu
釋  義

1. 旌旗之旒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游,旌旗之流也。」《左傳.桓公二年》:「鞶厲游纓,昭其數也。」

2. 浮行水上或潛行水中。漢.揚雄《方言》卷一○:「潛、涵,沉也。……潛,又游也。」《詩經.邶風.谷風》:「就其淺矣,泳之游之。」《淮南子.墬形訓》:「食水者善游能寒,食土者無心而慧。」

3. 涵泳、沉浸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依於仁,游於藝。」南朝宋.謝莊〈宋孝武宣貴妃誄〉:「游藝殫數,撫律窮機。」

4. 河流之段落。《詩經.秦風.蒹葭》:「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,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」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古之帝者地方千里,必居上游。」

5. 飄蕩不定貌。《後漢書.卷七○.鄭孔荀列傳.孔融》:「郡人無後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,皆為棺具而斂葬之。」《新唐書.卷九五.列傳.竇威》:「周洛間,因隋亂,人不土著,軌下令諸縣,有游手末作者按之,由是威信大行,民皆趨本。」

6. 遨遊。通「遊」。《墨子.貴義》:「子墨子南游於楚,見楚獻惠王。」南朝宋.謝靈運〈撰徵賦〉:「發汴口而游歷,迄西山而弭轡。」

7. 交往。通「遊」。《左傳.隱公三年》:「其子厚與州吁游,禁之不可。」《史記.卷八九.張耳陳餘列傳》:「項羽立諸侯王,張耳雅游,人多為之言。」

8. 姓。如清代有游士鳳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