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󰍎󳉣𠿢A02214-021𣳧󳉩𣵤𣶛𣵿𣶜𣶙󳉬󳉢𣶚󳉧󳉡󳉪󳉫𣹺󳉤󳉨󳉥

說 明

正  字 A02214 水-08-11
說文釋形 「涎」《說文》作「手寫字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慕欲口液也。从欠,从水。凡手寫字之屬皆从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或从侃。手寫字,籀文手寫字。(敘連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慕欲口液也。从欠、水。凡手寫字之屬皆从手寫字手寫字手寫字或从侃。手寫字,籀文手寫字。(敘連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延」︰下「廴」共三畫;上半起筆作撇,不作橫,撇下作「止」,兩豎筆,右豎較長,寫法參「延」字。
注  音 ㄒㄧㄢˊㄧㄢˋ
漢語拼音 ㈠xián ㈡yàn
釋  義

ㄒㄧㄢˊ

1. 唾液、口水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涎,慕欲口液也。」唐.柳宗元.〈招海賈文〉:「垂涎閃舌兮,揮霍旁午。」宋.陸游〈記夢〉詩:「君知夢覺本無異,勿為畫餅流饞涎。」

2. 黏液。宋.蘇軾〈和蔣夔寄茶〉詩:「廚中蒸粟堆飯甕,大杓更取酸生涎。」《西遊記》第三九回:「你看他眼淚汪汪,黏涎答答的,哭將起來。」

3. 欲求、貪求。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三六:「漢嘉來了一個提點刑獄使者姓渾名耀,是個大貪之人。聞得白水寺僧十分富厚,已自動了頑涎。」《清史稿.卷四二二.列傳.袁希祖》:「即天長、六合之賊,亦涎其利。」

4. 厚著臉皮不以為恥。《金瓶梅》第二一回:「你真個恁涎臉涎皮的,我叫丫頭進來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四回:「便猴上身去,涎皮笑道。」

ㄧㄢˋ

1. 「涎涎」:光澤貌。《漢書.卷二七.五行志中之上》:「成帝時童謠曰:『燕燕尾涎涎,張公子,時相見。』」唐.韋應物〈燕啣泥〉詩:「啣泥燕,聲嘍嘍,尾涎涎,秋去何所歸,春來復相見。」

2. 「迆涎」:延伸相連。晉.木華〈海賦〉:「長波涾沱,迆涎八裔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