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2166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,水涌流也。从水,皮聲。(博禾切) |
字樣說明 | 右半作「皮」:中豎與下「又」相接;「又」之橫撇與捺,相接封口,寫法參「皮」字。「菠」字偏旁同此。若為上偏旁,置於長橫上時,末捺改頓筆,如︰「婆」、「碆」(B02987)等字。為左偏旁亦改捺為頓,如︰「皰」、「頗」等字。 |
注 音 | ㈠ |
漢語拼音 | ㈠bō ㈡pō |
釋 義 | ㈠ㄅㄛ 1. 水因湧流或風吹產生的起伏。如:「水波」、「隨波逐浪」。《說文解 字.水部》:「波,水涌流也。」漢.枚乘〈七發〉:「紛紛翼翼、波湧雲亂。」宋.蘇軾〈赤壁賦〉:「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」 2. 擴及、影響。如:「波及鄰舍」。《左傳.僖公二十三年》:「子女、玉帛,則君有之;羽毛、齒革,則君地生焉。其波及晉國者,君之餘也。」《文明小史》第二九回:「這時正因合外國交涉,處處吃虧,外國人犯了中國的法,辦不得,中國人犯了外國的法,那是沒有一線生機的,甚至波及無辜。」 3. 變化。如:「物價波動」、「軒然大波」。清.珠泉居士《雪鴻小記》:「花天變態,情海生波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九四回:「頭裡在這裡吃飯的倒先別問去,找不成再惹出些風波來更不好了。」 4. 比喻目光。如:「眼波」、「秋波」。東周戰國.宋玉〈神女賦〉:「望余帷而延視兮,若流波之將瀾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年約十三四,嬌波流慧,細柳生姿。」 5. 跑。唐.韓愈〈論佛骨表〉:「老少奔波,棄其業次。」明.李翊《俗呼小錄》卷一:「跑謂之波。」 6. 逃。《法苑珠林.卷二六.敬法篇.謗罪部》引南朝齊.王琰《冥祥記》:「蘇峻之亂,都邑人士皆東西波遷。」《樂府詩集.卷二五.企喻歌辭.橫吹曲辭五.四曲之一》:「鷂子經天飛,群雀兩向波。」 7. 永字八法之一。亦稱為「捺」、「磔」。唐.張彥遠《法書要錄.卷一.王右軍題衛夫人筆陣圖後》:「每作一波,常三過折筆。」 8. 物理學上指由彈性體振動所產生像波浪一樣起落之現象。如:「光波」、「電波」。 9. 量詞。用於計算接續之情勢。如:「第三波」、「一波又一波的攻勢。」 10. 助詞。元曲科白中,用於句中或句末,相當於「吧」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三本.第一折》:「心波學士!我願為之,並不推辭,自有言語。」 11. 姓。如漢代有波俊。 ㈡ㄆㄛ,ㄅㄛ之又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