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A02132-004-1𣴰

說 明

正  字 A02132 水-03-06
說文釋形 「汙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水,于聲。楷書寫法:右半作「于」:二橫筆、一豎鉤,上橫較短,寫法參「于」字。按:此字依《說文解字》篆文隸定當作「污」,然其右偏旁獨寫時作「于」,標準字體收「汙」為常用字,「污」(B02012)為次常用字。「盓」(B02839)、「窏」(B03142)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ˋˊㄨㄚ
漢語拼音 ㈠wū ㈡wù ㈢yū ㈣yú ㈤wā
釋  義

㈠ㄨ

1.穢物。《說文解字》作「污」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污,薉也。」《左傳.宣公十五年》:「高下在心,川澤納汙,山藪藏疾,瑾瑜匿瑕。」宋.王安石〈車螯〉詩二首之二:「清波躍其汙,白日曬其昏。」

2.骯髒不潔。如:「汙水」、「汙泥」。《史記.卷一二六.滑稽列傳.淳于髡》:「飯已,盡懷其餘肉持去,衣盡汙。」

3.弄髒。《呂氏春秋.季冬紀.不侵》:「萬乘之嚴主辱其使者,退而自刎也,必以其血汙其衣。」唐.白居易〈官牛〉詩:「昨來新拜右丞相,恐怕泥塗汙馬蹄。」

4.低劣、不廉潔。如:「貪官汙吏」。《書經.胤征》:「舊染汙俗,咸與惟新。」《後漢書.卷六七.黨錮列傳.范滂》:「及至州境,守令自知臧汙,望風解印綬去。」

5.衰微。《禮記.檀弓上》:「道隆則從而隆,道汙則從而汙。」宋.歐陽修〈論包拯除三司使上書〉:「風俗之薄厚,治道之汙隆,在乎用人。」

6.詆毀、毀謗。如:「汙衊」。漢.揚雄《法言.先知》:「若汙人老,屈人孤。」《新五代史.卷三四.一行傳.石昂》:「禁其家不可以佛事汙吾先人。」

ˋ

洗滌去汙。《詩經.周南.葛覃》:「薄汙我私,薄澣我衣。」唐.李賀〈送秦光祿北征〉詩:「風吹雲路火,雪汙玉關泥。」

㈢ㄩ

彎曲不正。通「紆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四年》:「春秋之稱,微而顯,志而晦,婉而成章,盡而不汙。」《漢書.卷五一.賈鄒枚路傳.鄒陽》:「回面汙行,以事諂諛之人。」

ˊ

「汙水」:河川名。位於河南省臨漳縣西,流經汙城東北注入漳水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度三戶,軍漳南,與秦戰,再破之。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汙水之上,大破之。」

㈤ㄨㄚ

1.鑿地為池。《集韻.平聲.麻韻》:「汙,鑿池也。」《禮記.禮運》:「汙尊而抔飲,蕢桴而土鼓。」

2.凹陷。《淮南子.說山》:「文王汙膺,鮑申傴背。」

3.誇大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宰我、子貢、有若,智足以知聖人,汙不至阿其所好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