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𣲆󳅤

說 明

正  字 A02128 水-02-05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濫也。从水,巳〔手寫字〕聲。(孚梵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濫也。从水,手寫字聲。(孚梵切)
字樣說明 此字段注本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濫也。从水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右半作「手寫字」,一橫折鉤、一豎曲鉤,為「手寫字」之偏旁寫法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03404)字。「范」、「笵」(B03175)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此為「氾濫」字,與「浮泛」之「泛」有別。
注  音 ㄈㄢˋㄈㄢˊ
漢語拼音 ㈠fàn ㈡fán
釋  義

ㄈㄢˋ

1. 大水漫溢。如:「氾濫」。《說文解字.水部》:「氾,濫也。」《孟子.滕文公下》:「當堯之時,水逆行,氾濫於中國,蛇龍居之。」《漢書.卷六.武帝紀》:「河水決濮陽,氾郡十六。」《明史.卷八三.河渠志一》:「明年復決陽武,氾陳州、中牟……十一州縣。」

2. 泛行、漂浮。通「泛」。《國語.晉語三》:「是故氾舟於河,歸糴於晉。」晉.陸雲〈答車茂安書〉:「氾船長驅,一舉千里。」

3. 廣博、普遍。通「汎」。《莊子.天下》:「墨子氾愛兼利而非鬥,其道不怒。」漢.劉向〈九歎.思古〉:「且倘佯而氾觀。」《淮南子.本經》:「紀綱八極,經緯六合,覆露照導,普氾無私。」

ㄈㄢˊ

1. 地名。春秋時鄭國邑地。南氾故地約在今河南省襄城縣南;東氾故地約在今河南省中牟縣南。

2. 姓。如漢代有氾勝之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