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𡴋𡴕󳃨󳃩𣫭󳃪𡴋

說 明

正  字 A02099 毋-02-07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艸盛上出也。从屮,母聲。臣鉉等案:「《左傳》:『原田每每。』今別作莓。非是。」(武罪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艸盛上出也。从屮,母聲。(武罪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屮,母聲。楷書寫法:上作一撇、一橫。下作「母」:作一豎折、一橫折鉤,兩筆於右下相交出頭,中作兩點、一長橫,長橫兩端出頭,寫法參「母」字。「侮」、「悔」、「敏」、「晦」、「梅」、「海」、「莓」、「誨」、「霉」、「毓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ㄇㄟˇ
漢語拼音 měi
釋  義

1. 草盛。《說文解字.屮部》:「每,艸盛上出也。」《左傳.僖公二十八年》:「原田每每,捨其舊而新是謀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喻晉君美盛,若原田之草每每然,可以謀立新功不足念舊惠。」

2. 各個。如:「每時每刻」。《論語.八佾》:「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」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為政者,每人而悅之,日亦不足矣。」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:「董卓屯兵城外,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,橫行街市。」

3. 常、往往。三國蜀.諸葛亮〈出師表〉:「每與臣論此事。」晉.陶淵明〈雜詩〉十二首之五:「值歡無復娛,每每多憂慮。」《晉書.卷六二.列傳.祖逖》:「祖逖,……年十四五猶未知書,諸兄每憂之。」

4. 凡是、只要。唐.王維〈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〉詩:「獨在異鄉為異客,每逢佳節倍思親。」宋.歐陽修〈蝶戀花.誰道閒情拋棄久〉詞:「誰道閒情拋棄久。每到春來,惆悵還依舊。」

5. 雖然。《詩經.小雅.皇皇者華》:「駪駪征夫,每懷靡及。」漢.毛亨.傳:「每,雖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