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2098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大徐本:,牧也。从女,象褱子形。一曰象乳子也。(莫后切) 段注本:,牧也。从女,象褱子形。一曰象乳子也。(莫后切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」,从女,象褱(懷)子形。一曰象乳子也。楷書寫法:作一豎折、一橫折鉤,兩筆於右下相交出頭,中作兩點、一長橫,長橫兩端出頭。「每」、「姆」、「拇」等字偏旁同此。按:此字與「毋」、「毌」二字易混,標準字體三形分劃截然。此字音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mǔ |
釋 義 | 1. 稱謂: ⑴ 對媽媽之稱呼。如:「母親」。《說文解字.女部》:「母,牧也。」《詩經.小雅.蓼莪》:「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」《禮記.曲禮下》:「生曰父、曰母、曰妻,死曰考、曰妣、曰嬪。」晉.潘岳〈寡婦賦〉:「少喪父母,適人而所天又殞。」 ⑵ 對女性長輩之尊稱。如:「祖母」、「師母」。《禮記.雜記下》:「伯母叔母疏衰,踴不絕地。」 2. 乳母。《國語.越語上》:「生三人,公與之母;生二人,公與之餼。」三國吳.韋昭.注:「母,乳母也。」 3. 老婦。《史記.卷九二.淮陰侯列傳》:「信釣於城下,諸母漂,有一母見信飢,飯信,竟漂數十日。」唐.王珪〈詠淮陰侯〉詩:「千金答漂母,百錢酬下鄉。」 4. 根源、根本。如: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。《老子》第二五章:「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寂兮寥兮,獨立不改,周行而不殆,可以為天下母。」 5. 能有所滋衍之事物。如:「字母」。《通志.六書略.會意》:「序曰:象形、指事,文也;會意,字也。文合而成字。文有子母,母主義,子主聲,一子一母為諧聲。」 6. 雌性的。如:「母牛」、「母雞」。《孟子.盡心上》:「五母雞,二母彘,無失其時,老者足以無失肉矣。」 7. 原本。如:「母校」、「母金」。《宋史.卷三一○.列傳.杜衍》:「州郡闕母錢,願出官帑助之。否則勸課之官,家至日見,亦奚益於事哉?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