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𡒂󳂪𢾌󳂲󳂭󳂨󳂮󳂶󳂱󳂳󳂴󳂵󳂰󳂹󳂬󳂩󳂧󳂷𣪷󳂸󳂫󳂦󳂯䃣󳂺

說 明

正  字 A02093 殳-09-13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缺也。从土,毇省聲。手寫字,古文毀,从𡈼。(許委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缺也。从土,毇省聲。手寫字,古文毀,从𡈼。(許委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缺也。从土,毇省聲。楷書寫法:左上作「臼」,左下作「土」,末筆斜挑;右半「殳」之次筆不鉤。「檓」(B01869)、「譭」(C13302)字偏旁同此。「隉」(B05550)字偏旁寫法亦參此。本典收「毇」(B01969)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ㄏㄨㄟˇ
漢語拼音 huǐ
釋  義

1. 傷害、破壞。如:「毀害」、「毀壞」。《說文解字.土部》:「毀,缺也。」《詩經.豳風.鴟鴞》:「鴟鴞鴟鴞,既取我子,無毀我室。」《左傳.文公十八年》:「毀則為賊,掩賊為藏。」《孝經.開宗明義章》: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」

2. 誹謗。如:「譭謗」、「詆毀」。《論語.衛靈公》:「吾之於人也,誰毀誰譽?」《管子.形勢》:「訾讆之人得用,則人主之明蔽,而毀譽之言起。任之大事,則事不成而禍患至。」唐.韓愈〈諱辯〉:「賀舉進士有名,與賀爭名者毀之。」

3. 哀傷過甚而損害健康。如:「哀毀逾恆」。《禮記.檀弓下》:「喪不慮居,毀不危身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德性》:「和嶠雖備禮,神氣不損,王戎雖不備禮,而哀毀骨立。臣以和嶠生孝,王戎死孝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九五.孝友列傳.張志寬》:「(張志寬)居父喪而毀,州里稱之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