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󲗹󲗸󲺦󲺧󲺥

說 明

正  字 A02035 木-13-17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書署也。从木,僉聲。(居奄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書手寫字也。從木,僉聲。(居奄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木」豎筆不鉤,右捺改作點;右半作「僉」:「人」下短橫,不接撇、捺;雙「口」下皆作撇、點,撇上觸於「口」,寫法參「僉」(B00155)字、「儉」字。
注  音 ㄐㄧㄢˇ
漢語拼音 jiǎn
釋  義
1. 指覆蓋在帶字書牘上之蓋版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檢,書署也。」漢.史游《急就篇》卷三:「簡札檢署槧牘家。」唐.顏師古.注:「檢之言禁也。削木施於物上,所以禁閉之,使不得輒開露也。」唐.陸龜蒙〈和襲美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三首次韻〉之一:「自拂煙霞安筆格,獨開封檢試砂床。」
2. 檢查、查驗。如:「檢覈」、「檢驗」。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下》:「均官有以考檢厥實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三.周黃徐姜申屠列傳.周燮》:「驃騎執法以檢下。」唐.李賢.注:「檢猶察也。」
3. 挑選。清.朱駿聲《說文通訓定聲.燄部》:「檢,《一切經音義》六引《廣雅》:『檢,拈也。』」明.方孝孺〈與王先生書〉:「於書篋中檢得武王戒書一編,因略加整次納上。」
4. 約束、節制。如:「行為不檢」。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「狗彘食人,食而不知檢。」
5. 品行、節操。《三國志.卷四一.蜀書.霍王向張楊費傳.向朗》:「朗少時雖涉獵文學,然不治素檢。」《五代史平話.周史.卷下》:「又翰林學士王著,乃世宗幕府舊僚,屢欲相之,亦以著嗜酒無行檢,遂不果用。」
6. 法度。三國魏.曹丕〈典論論文〉:「譬諸音樂,曲度雖均,節奏同檢。」
7. 姓。如漢代有檢其明。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