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󲷌A01997-004󲷍

說 明

正  字 A01997 木-10-14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水上橫木,所以渡者也。从木,隺聲。(江岳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水上橫木,所以渡者。從木,隺聲。(江岳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木」豎筆不鉤,右捺改作點;右半作「隺」︰「隹」之一撇上穿出「冖」,下四橫筆皆接左豎,寫法參「隺」(C15513)字。「確」、「鶴」等字偏旁同此。
注  音 ㄑㄩㄝˋ
漢語拼音 què
釋  義

1. 獨木橋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榷,水上橫木,所以渡者也。」《廣韻.入聲.覺韻》:「榷,以木渡水。」

2. 專賣、專營。如:「榷酒」、「榷茶」。《漢書.卷六四下.嚴朱吾丘主父徐嚴終王賈傳.賈捐之》:「孝武帝造鹽鐵酒榷之利,以佐用度,猶不能足。」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一一.官政一》:「聽民間賈販,唯收稅錢,不許官榷。」

3. 賦稅、稅收。宋.馬端臨《文獻通考.自序》:「征榷之途有二:一曰山澤茶鹽坑冶是也;二曰關市酒酤征商是也。」清.趙翼《二十二史劄記.卷二二.五代鹽麴之禁》:「明宗乃詔『鄉村人戶於秋田苗上,每畝納錢五文,聽民自造麴釀酒。其城坊亦聽自造,而榷其稅。』」

4. 商量、研討。如:「商榷」。唐.劉知幾《史通.卷三.書志》:「榷而為論,未見其宜。」《宋史.卷二六三.列傳.張昭》:「若極談王霸,經緯治亂,非史不可。因出班、范漢書十餘義商榷。」



⇒「㰌」之異體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