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󲳼󲳺󲳻󲳹𣞛

說 明

正  字 A01953 木-08-12
說文釋形 「棕」《說文》作「椶」。
大徐本:手寫字,栟櫚也。可作萆。从木,手寫字聲。(子紅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栟櫚也。可作萆。從木,手寫字聲。(子紅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文本作「手寫字」,从木,手寫字聲。《正字通.木部》:「椶,俗作棕。」標準字體取俗為正,楷書寫法:左半「木」豎筆不鉤,右捺改作點;右半作「宗」︰「宀」下作「示」,中豎不鉤,左撇、右點皆不靠豎筆,寫法參「宗」字。本典收「椶」為「棕」之異體字。
注  音 ㄗㄨㄥ
漢語拼音 zōng
釋  義

「棕櫚」:棕櫚科棕櫚屬,常綠喬木。幹直如柱,無枝,高三丈餘,雌雄異株,葉作掌狀分裂,柄甚長,叢生莖頂,葉柄下端包有褐色苞毛。夏初開花,肉穗花序,黃白色。核果為球形,藍黑色。木材可製器具,其苞毛包於莖幹上,俗稱為「棕毛」,強韌耐水溼,可製繩、掃帚、雨具等。唐.杜甫〈枯棕詩〉:「蜀門多棕櫚,高者十八九;其皮割剝甚,雖眾亦易朽。」亦稱為「栟櫚」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