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𪎒󲲧󲲦

說 明

正  字 A01936 木-07-11
說文釋形 「梵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,出自西域釋書,未詳意義。(扶泛切)
字樣說明 上作「林」︰兩豎不鉤,末筆改頓點;下作「凡」︰中作一點,輕觸左撇筆,寫法參「凡」字。
注  音 ㄈㄢˋ
漢語拼音 fàn
釋  義

1. 古印度思想中的世界創造原理。為梵語brahma音譯。古印度婆羅門教認為梵是無所不在的最高實體,修行者最終極的目的就是與之合一。將其神格化則成為宇宙間最高的神,佛教將其歸為天界中的一類。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木部.新附》:「梵,出自西域釋書,未詳意義。」

2. 梵語的簡稱。如:「梵漢對音」。唐.釋玄應《一切經音義.卷一.華鬘論》:「花鬘者,西國人,嚴身之具也。梵語云:『麼羅,麼,音莫可反,此譯為花鬘。』五天俗法取草木時,花暈澹成彩,以線貫穿結為花鬘,不問貴賤,莊嚴身首以為飾。」明.朱國楨《湧幢小品.卷二六.普陀》:「南海普陀山,梵云:『補怛落伽』或曰:『怛落伽』或曰:『補涅落伽』。音雖有殊,而譯以漢文,則均為『小百華樹山』。實則一海島也。」

3. 表示和古印度有關的。如:「梵語」、「梵文」。

4. 表示和佛教有關的。如:「梵輪」、「梵寺」。《幼學瓊林.卷四.釋道鬼神類》:「曰上方,曰梵剎,總是佛場,曰真宇,曰蕊珠,皆稱仙境。」宋.范成大〈白玉樓步虛詞.珠霄境詞〉:「梵氣彌羅融萬象,玉樓十二倚清空。」

5. 清靜。《維摩詰所說經.卷上.方便品.第二》:「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。」

6. 樹木受風的樣子。《玉篇.木部》:「梵,木得風皃(貌)。」

7. 姓。如宋代有梵禹餘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