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𣏽

說 明

正  字 A01889 木-04-08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榦也,可為杖。从木,从攴。《詩》曰:「施于條枚。」(莫桮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榦也。從木、攴。可為杖也。《詩》曰:「施于條枚。」(莫桮切)
字樣說明 左半「木」豎筆不鉤,右捺改作點;右半作「攴」之變形「攵」,捺之起筆不觸撇、橫,寫法參「攴」(C04551)字、「收」字。
注  音 ㄇㄟˊ
漢語拼音 méi
釋  義

1. 樹幹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枚,榦也。」《詩經.周南.汝墳》:「遵彼汝墳,伐其條枚。」唐.杜甫〈雨〉詩:「鮫館如鳴杼,樵舟豈伐枚。」

2. 古代行軍時,兵士橫銜於口中,以防止喧譁之箸。《詩經.豳風.東山》:「制彼裳衣,勿士行枚。」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秦益章邯兵,夜銜枚擊項梁。」

3. 馬鞭。《左傳.襄公十八年》:「左驂迫,還於東門中,以枚數闔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枚,馬檛也。」

4. 鍾乳。樂鍾表面突起,似乳頭之形。《周禮.冬官考工記.鳧氏為鍾》:「鍾帶謂之篆,篆間謂之枚,枚謂之景,于上之攠謂之隧。」宋.沈括《夢溪筆談.卷五.樂律一》:「皇祐中,杭州西湖側發地得一古鍾,匾而短,其枚長幾半寸,大略制度如《鳧氏》所載。」

5. 當量詞:

⑴ 計算形體較小物品之單位。如:「兩枚郵票」。《字彙.木部》:「枚,箇也。數物幾箇曰幾枚。」南朝宋.謝惠連〈祭古塚文〉:「棺上有五銖錢百餘枚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「只有周、梅二位的茶杯裡有兩枚生紅棗,其餘都是清茶。」

⑵ 計算彈藥、火箭之單位。如:「一枚炸彈」、「兩枚火箭」。

6. 逐一、一一。元.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.卷一九.闌駕上書》:「歌曰:『官吏黑漆皮燈籠,奉使來時添一重。』如此怨謠,未能枚舉,皆萬姓不平之氣,鬱結於懷,而發諸聲者然也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四.灌園叟晚逢仙女》:「更有那金萱、百合、剪春羅、剪秋羅、滿地嬌、十樣錦、美人蓼……等類,不可枚舉。」

7. 姓。如漢代有枚乘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