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󲯬󲯩󲯫󲯪𣒈

說 明

正  字 A01885 木-04-08
說文釋形 「枉」《說文》本作「手寫字」。
手寫字,衺曲也。从木,手寫字聲。(迂往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从木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左半「木」豎筆不鉤,右捺改作點;右半作「王」︰三橫、一豎,下橫較長,寫法參「手寫字」(C02690)字、「王」字。
注  音 ㄨㄤˇ
漢語拼音 wǎng
釋  義

1. 彎曲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󲯫(枉),衺曲也。」《荀子.王霸》:「辟之是猶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。」《宋書.卷七九.文五王列傳.桂陽王休範》:「桂蠹必除,人邪必剪,枉突徙薪,何勞多力。」

2. 不正直、邪惡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舉直錯諸枉,則民服;舉枉錯諸直,則民不服。」《元史.卷一七五.列傳.張珪》:「人有冤抑,必當昭雪,事有枉直,尤宜明辨。」

3. 扭曲、歪曲。《論語.微子》:「枉道以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。」《南史.卷七○.循吏列傳.吉翰》:「未嘗枉法申恩,守宰由斯而震。」

4. 冤陷。如:「勿枉勿縱」。《西遊記》第二五回:「你這個童兒,年幼不知事體,就來亂罵,白口咀咒,枉賴了我們也。」《醒世姻緣傳》第一○回:「比方有人冤枉你,怎麼要錢,怎麼酷,你著急不著?沒的你已是著急,那屈枉你的人還肯照著哩!」

5. 冤屈。《後漢書.卷二.顯宗孝明帝紀》:「明帝善刑理,法令分明。日晏坐朝,幽枉必達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三五.列傳.高仙芝》:「我有罪,若輩可言;不爾,當呼枉。」

6. 屈尊以相訪。稱人來訪之謙詞。《晉書.卷九四.隱逸列傳.劉驎之》:「使君既枉駕光臨,宜先詣家君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畫皮》:「敝廬不遠,即煩枉顧。」

7. 徒然、白費。如:「枉費」、「枉然」。唐.李白〈清平調〉三首之二:「一枝穠豔露凝香,雲雨巫山枉斷腸。」宋.蘇軾〈賀新郎.乳燕飛華屋〉詞:「簾外誰來推繡戶,枉教人、夢斷瑤臺曲。」

8. 姓。《廣韻.去聲.至韻》:「枉,亦姓。今虢州有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