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說 明

正  字 A01884 木-04-08
說文釋形 「板」《說文》不錄。
字樣說明 左半「木」豎筆不鉤,右捺改作點;右半作「反」︰起筆作橫,不作撇;下之「又」,橫撇與捺相接封口,寫法參「反」字。
注  音 ㄅㄢˇ
漢語拼音 bǎn
釋  義

1. 片狀之木料。如:「板畫」。《玉篇.木部》:「板,木片也。」《詩經.秦風.小戎》:「言念君子,溫其如玉。在其板屋,亂我心曲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八回:「原來四面皆是雕空玲瓏木板,或流雲百蝠。」

2. 印書用之板片。《資治通鑑.卷二九一.後周紀二.太祖廣順三年》:「蜀毌昭裔出私財百萬營學館,且請刻板印九經。」清.葉德輝《書林清話.卷一○.宋元祐禁蘇黃集板》:「元祐黨禁,蘇黃詩文翰墨,不准刊板流傳。」

3. 古代以雕版印刷而成之書籍。《集韻.上聲.產韻》:「板,籍也。」《老殘遊記》第七回:「先往東昌府訪柳小惠家的收藏,想看看他的宋元板書。」

4. 呈薄片或扁平狀之物體。如:「銅板」。《五代史平話.梁史.卷上》:「唬得尚讓頂門上喪了三魂,腳板下走了七魄。」《醒世恆言.卷一四.鬧樊樓多情周勝仙》:「到墳邊把刀撥開雪地,俱是日間安排下腳手,下刀挑開石板下去。」

5. 笏,古時官吏上朝使用之手板。北周.庾信〈楊柳歌〉:「連錢障泥渡水騎,白玉手板落盤螭。」唐.韋應物〈發廣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長沙〉詩:「執板身有屬,淹時心恐惶。」

6. 拍板。用於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,常與板鼓合用,由鼓手兼操。唐.杜牧〈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歸宣州因題贈〉詩:「畫堂檀板秋拍碎,一引有時聯十觥。」明.湯顯祖《紫簫記》第六齣:「一要調兒記得遠,二要板兒落得穩,三要聲兒唱得滿。」

7. 音樂之節拍。如:「快板」、「慢板」。《金瓶梅》第六八回:「這西門慶聽了,見粉頭所事,合著他的板眼,亦發歡喜。」

8. 棺木之代稱。《警世通言.卷二二.宋小官團圓破氈笠》:「客人若要看壽板,小店有真正婺源加料雙軿的在裡面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一三回:「看板時,幾副杉木板皆不中用。」

9. 量詞。計算受杖刑笞打次數之單位。《福惠全書.卷二三.保甲部.功罪賞罰》:「如有疏虞,不行查察盤獲,該保正每件重責三十板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「兩邊如狼如虎的公人,把舵工拖翻,二十毛板,打的皮開肉綻。」

10. 呆滯不活潑或固執不變。《通俗常言疏證.貨財.板板六十四》引《通俗編》:「今人有呆板者,俗每以此語譏之。」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回:「既是合安老爺那等樣不合式,安老爺又是個古板的人,在他跟前沒有一毫的趨奉。」

11. 繃緊。如:「板起面孔訓人」。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七回:「媛媛到檯面上一問,是假外國人叫的局。把臉一板,離著還有二尺多遠,老遠的就坐下了。」

12. 《詩經.大雅》篇名。共八章。根據〈詩序〉:「板,凡伯刺厲王也。」指勸戒厲王之詩。首章二句為:「上帝板板,下民卒癉。」

13. 通「闆」。如:「老板」。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二回:「單把書拿了去還不算,又把店裡的老板或是管賬的,也一把拖走。」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二一回:「當中還有幾個鹽商的子弟,參店的老板,票號錢莊的擋手,一時也數他不清。」

⇒「闆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