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󲯟󲯜󲯛󲯝󲯞

說 明

正  字 A01876 木-04-08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木實也。从木,象果形在木之上。(古火切)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木實也。从木,象果形在木之上。楷書寫法:中豎一貫而下,不鉤,撇、捺寫法同「木」。「巢」、「棵」、「猓」、「窠」、「裸」、「課」、「踝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偏旁,捺筆改點,如︰「夥」、「顆」等字;「裹」字因一字不二捺,亦然,唯點不接中豎筆。
注  音 ㄍㄨㄛˇ
漢語拼音 guǒ
釋  義

1. 植物所結之實。如:「水果」、「乾果」。《說文解字.木部》:「果,木實也。」《韓非子.五蠹》:「民食果、蓏、蚌、蛤,腥、臊、惡、臭,而傷害腹胃,民多疾病。」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上》:「菜茹有畦,瓜瓠果蓏。」

2. 事情之成效或結局。如:「成果」、「修成正果」。《南史.卷五七.列傳.范雲》:「君不信因果,何得富貴貧賤?」《鏡花緣》第七回:「今功名無望,業已看破紅塵,正思海外暢遊,以求善果。」

3. 實現。《韓非子.外儲說左下》:「君謀欲伐中山,臣薦翟角而謀得果。」《聊齋志異.卷一.嬌娜》:「又慮翁媼不肯離幼子,終日言義不果。」

4. 飽、充實。如:「果腹」。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適莽蒼者三餐而反,腹猶果然。」唐.柳宗元〈憎王孫文〉:「充嗛果腹兮,驕傲驩欣。」

5. 果斷、堅決。《易經.蒙卦》:「君子以果行育德。」《三國志.卷一○.魏書.荀彧荀攸賈詡傳.荀彧》:「審配專而無謀,逢紀果而自用。」

6. 確實、的確。《禮記.中庸》:「果能此道矣,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。」《戰國策.楚策一》:「齊之反趙、魏之後,而楚果弗與地,則五國之事困也。」

7. 假若、若是。《左傳.宣公十二年》:「有帥而不從,臨孰甚焉?此之謂矣!果遇,必敗。」《史記.卷四三.趙世家》:「是以聖人果可以利其國,不一其用。」

8. 姓。如明代有果琳。《正字通.艸部》:「果,又姓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