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 明
正 字 | A01863 |
---|---|
說文釋形 | ,縛也。从囗、木。凡束之屬皆从束。(書玉切) |
字樣說明 |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」,縛也。从囗、木。圍木故有束義,楷書寫法:「木」中作「口」(形稍扁),「木」之中豎不鉤。「辣」、「悚」等字偏旁同此。若為左、上偏旁時,捺筆改點,如︰「剌」、「速」等字。 |
注 音 | |
漢語拼音 | shù |
釋 義 | 1. 捆綁、捆紮。如:「以帶束腰」、「束緊」。《說文解字.束部》:「束,縛也。」《史記.卷八一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:「今君乃亡趙走燕,燕畏趙,其勢必不敢留君,而束君歸趙矣。」唐.孟郊〈古別曲〉:「行衣未束帶,中腸已先結。」 2. 聚集成小捆之物。如:「花束」、「光束」。《論語.述而》:「子曰:『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嘗無誨焉。』」唐.李白〈送魯郡劉長史遷弘農長史〉詩:「魯縞如白煙,五縑不成束。」 3. 整理、收拾。如:「束裝」。《戰國策.燕策二》:「老婦不知長者之計,乃命公子束車製衣為行具。」宋.陸游〈蜀州大閱〉詩:「曉束戎衣一悵然,五年奔走遍窮邊。」 4. 限制、管制。如:「無拘無束」、「約束」。唐.元稹〈酬樂天〉詩:「官家事拘束,安得攜手期。願為雲與雨,會合天之垂。」《紅樓夢》第六二回:「這些人因賈母王夫人不在家,沒了管束,便任意取樂,呼三喝四,喊七叫八。」 5. 量詞。計算成束物品之單位。如:「一束鮮花」。《莊子.人間世》:「上與病者粟,則受三鍾與十束薪。」《韓非子.內儲說下》:「衛人有夫妻禱者,而祝曰:『使我無故,得百束布。』」 6. 姓。如晉代有束皙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