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󲮧󲮦

說 明

正  字 A01852 月-16-20
說文釋形 「朧」《說文》不錄,見於《說文》新附。
《說文》新附:手寫字C11139朧也。从月,龍聲。(盧紅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龍」︰左上「立」中二筆輕觸上下橫,左下作「手寫字」;右半起筆作橫,次筆作豎橫折,末作三短橫,寫法參「龍」字。
注  音 ㄌㄨㄥˊ
漢語拼音 lóng
釋  義

1.「朦朧」:大徐本《說文解字.月部.新附》:「朧,朦朧也。」

⑴ 月色昏暗貌。唐.來鵠〈寒食山館書情〉詩:「蜀魄啼來春寂寞,楚魂吟後月朦朧。」宋.柳永〈宣清.殘月朦朧〉詞:「殘月朦朧,小宴闌珊,歸來輕寒凜凜。」

⑵ 不清楚、模糊。唐.李嶠〈早發苦竹館〉詩:「合沓巖嶂深,朦朧煙霧曉。」《鏡花緣》第四回:「武后醉眼朦朧,又吩咐宮人道:此地蠟梅既來伺候,想來園中各花素知朕有愛花之癖,自然也都大放。」

⑶ 糊塗、迷糊。《西遊記》第三回:「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,不在五行之中,已不伏他管轄,怎麼朦朧,又敢來勾我?」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「士隱於書房閑坐,手倦拋書,伏几少憩,不覺朦朧睡去。」

2.「朧明」:月明貌。唐.元稹〈嘉陵驛〉詩二首之一:「仍對牆南滿山樹,野花撩亂月朧明。」宋.晏殊〈喜遷鶯.燭飄花〉詞:「燭飄花,香掩燼。中夜酒初醒。畫樓殘點兩三聲。窗外月朧明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