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󰁙󰁘𠄎𠄕𠚝𠧤󰁛𢎧󰁚𢏩

說 明

正  字 A00026 丿-01-02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曳詞之難也。象气之出難。凡弓〔2010e〕之屬皆从乃〔2010e〕。手寫字,古文乃。手寫字,籀文乃。臣鉉等曰:「今隷書作乃。」(奴亥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曳詞之難也。象气之出難也。凡2010e之屬皆从2010e手寫字,古文乃。手寫字,籀文乃。(奴亥切)

字樣說明

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 」,曳詞之難也,象气之出難。徐鉉注云:「今隸書作乃。」楷書寫法:作一撇、一橫撇橫折鉤,撇在橫筆內,共二畫。「仍」、「奶」、「孕」、「扔」、「秀」、「礽」(B03036)、「釢」(B05273)、「鼐」(B06269)等字偏旁同此。

注  音 ㄋㄞˇ
漢語拼音 nǎi
釋  義

1.曳詞之難。《說文解字.乃部》:「乃,曳詞之難也。」《公羊傳.定公十五年》:「丁巳,葬我君定公,雨不克葬。戊午,日下昃,乃克葬。」《公羊傳.宣公八年》:「冬十月巳丑,葬我小君頃熊;雨不克葬。庚寅,日中而克葬。」《公羊傳.宣公八年》:「而者何?難也。乃者何?難也。曷為或言而或言乃?乃難乎而也。」

2.若、如果。《孟子.公孫丑上》:「乃所願,則學孔子也。」

3.且、而且。《書經.大誥》:「厥子乃弗肯堂,矧肯構。」漢.劉向《新序.卷五.雜事五》:「夫政不平也,乃斬伐四國,而況二人乎?」

4.然後、於是。《史記.卷七七.列傳.魏公子》:「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,乃謝客就車。」

5.卻。《漢書.卷三五.荊燕吳傳.吳王劉濞》:「不改過自新,乃益驕恣。」

6.竟、居然。《列子.湯問》:「人之巧乃可與造化者同功乎?」《史記.卷一○二.張釋之馮唐列傳.張釋之》:「而廷尉乃當之罰!」

7.是。如:「失敗乃成功之母。」《史記.卷八.高祖本紀》:「呂公女乃呂后也,生孝惠帝、魯元公主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二三回:「眾上戶道:『真乃英雄好漢!』」

8.如此。《莊子.德充符》:「子產蹴然改容更貌曰:『子無乃稱。』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賞譽》:「謝車騎問謝公:真長性至峭,何足乃重?」

9.才、始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是月也,日夜分,雷乃發聲。」漢.楊惲〈報孫會宗書〉:「於今乃睹子之志矣。」

10.你、你的。如:「乃母」、「乃兄」。《漢書.卷六六.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.陳萬年》:「乃公教戒汝,汝反睡,不聽吾言,何也?」宋.陸游〈示兒〉詩:「王師北定中原日,家祭無忘告乃翁。」

11.他、他的。《周禮.天官.小宰》:「各脩乃職。」《呂氏春秋.上農》:「若民不力田,墨乃家畜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