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󲫣󲫨󲫦󲫬󲫪󲫫󲫥󲫩󲫤󲫧

說 明

正  字 A01838 曰-08-12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詞之舒也。从八,从曰,𡆧聲。(昨稜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䛐(詞)之舒也。从八,从曰,𡆧聲。(昨稜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詞之舒也。从八,从曰,手寫字聲。楷書寫法:上本从八,後世通行寫法,首二筆多作點、撇,標準字體從之;中間作「手寫字」,為「手寫字」(「囪」之古文)之楷定,不作「田」。「僧」、「增」、「層」、「憎」、「贈」等字偏旁同此。「會」字下半寫法亦參此。
注  音 ㄗㄥㄘㄥˊ
漢語拼音 ㈠zēng ㈡céng
釋  義

㈠ㄗㄥ

1. 乃、竟然。《說文解字.八部》:「曾,詞之舒也。」清.段玉裁.注:「曾之言乃也。」《論語.為政》:「有酒食,先生饌,曾是以為孝乎?」《管子.大匡》:「其於我也,曾若是乎。」

2. 尚且。《列子.湯問》:「以君之力,曾不能損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」

3. 相隔兩代之親屬關係。如:「曾祖父」、「曾孫」。唐.杜甫〈狄明府〉詩:「梁公曾孫我姨弟,不見十年官濟濟。」

4. 加多。通「增」。《孟子.告子下》:「所以動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」

5. 姓。如春秋魯有曾參。

ㄘㄥˊ

1.嘗、已經。表示行為、動作業已發生。如:「似曾相識」。《公羊傳.閔公元年》:「莊公存之時,樂曾淫於宮中。」《史記.卷一○一.袁盎鼂錯列傳.袁盎》:「梁王以此怨盎,曾使人刺盎。」

2.深。晉.郭璞〈江賦〉:「若乃曾潭之府,靈湖之淵,澄澹汪洸,瀇滉淵泫。」

3.重疊、層層相疊。通「層」。《楚辭.宋玉.招魂》:「曾臺累榭,臨高山些。」唐.杜甫〈成都府〉詩:「曾城填華屋,季冬樹木蒼。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