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󲩉𣆛󲩇󲩈

說 明

正  字 A01812 日-09-13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日無光也。从日,音聲。(烏紺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音」,上「立」中間兩筆輕觸上下橫,寫法參「音」字。
注  音 ˋˇ
漢語拼音 ㈠àn ㈡ǎn
釋  義

ˋ

1. 光線不足、不明亮。如:「暗房」、「陰暗」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:「暗,日無光也。」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:「簡文在暗室中坐,召宣武。」宋.姜夔〈齊天樂.庾郎先自吟愁賦〉詞:「西窗又吹暗雨,為誰頻斷續,相和砧杵。」

2. 幽深、陰翳。漢.揚雄〈甘泉賦〉:「帷弸彋其拂汨兮,稍暗暗而靚深。」宋.陸游〈遊山西村〉詩:「山重水複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」

3. 夜晚。《晉書.卷二四.職官志》:「車駕逼暗乃還。」

4. 昏昧、不明事理。通「闇」。晉.歐陽建〈臨終〉詩:「咨余沖且暗,抱責守微官。」《資治通鑑.卷一九二.唐紀八.太宗貞觀二年》:「上問魏徵曰:『人主何為而明,何為而暗?』對曰:『兼聽則明,偏信則暗。』」

5. 無光澤。唐.杜甫〈瘦馬行〉:「皮乾剥落雜泥滓,毛暗蕭條連雪霜。」宋.蘇軾〈浣溪沙.菊暗荷枯一夜霜〉詞:「菊暗荷枯一夜霜,新苞綠葉照林光。」

6. 隱密、不公開。如:「暗殺」、「暗示」、「暗號」、「暗渡陳倉」、「明人不做暗事。」唐.韓偓〈無題〉詩:「明言終未實,暗祝始應真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五六回:「時遷離了梁山泊,身邊藏了暗器、諸般行頭,在路迤邐來到東京,投個客店安下了。」

7. 不光明。。《三國演義》第六五回:「公之尊人,昔年曾與皇叔約共討賊,公何不棄暗投明,以圖上報父讎,下立功名乎?」

8. 顏色深。如:「暗紫」、「暗黃」。宋.歐陽修〈青玉案.一年春事都來幾〉詞:「一年春事都來幾,早過了,三之二。綠暗紅稀渾可事。」

9. 姓。如元代有暗伯。

ˇ

⇒「晻」之異體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