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󲨖󲨕

說 明

正  字 A01804 日-07-11
說文釋形 手寫字,月盡也。从日,每聲。(荒內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每」︰下之「母」,作一豎折、一橫折鉤,兩筆於右下相交出頭,中作兩點、一長橫,長橫兩端出頭,寫法參「每」字。
注  音 ㄏㄨㄟˋ
漢語拼音 huì
釋  義

1. 陰曆每月最後一日稱為「晦」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:「晦,月盡也。」《左傳.成公十六年》:「陳不違晦。」晉.杜預.注:「晦,月終,陰之盡。」《莊子.逍遙遊》:「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」

2. 黃昏、夜晚。如:「風雨如晦」。《易經.隨卦.象曰》:「君子以嚮晦入晏息。」《國語.魯語下》:「明而動,晦而休,無日以怠。」 

3. 昏暗。如:「幽晦」、「昏晦」。《廣韻.去聲.隊韻》:「晦,冥也。」《楚辭.屈原.九歌.山鬼》:「雲容容兮在下,杳冥冥兮羌晝晦。」《後漢書.卷七.孝桓帝紀》:「閒者,日食毀缺,陽光晦暗,朕祇懼潛思,匪遑啟處。」

4. 隱微、不顯明。如:「隱晦」、「詞句晦澀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四年》:「春秋之稱,微而顯,志而晦,婉而成章,盡而不汙,懲惡而勸善,非聖人誰能脩之。」《鏡花緣》第八○回:「妹子以為此謎做的過晦,即使姊姊精於歧黃,也恐難猜。」

5. 隱藏。《易經.明夷卦.彖曰》:「利艱貞,晦其明也。」《周書.卷四○.列傳.宇文神舉》:「顯和具陳宜杜門晦跡,相時而動。孝武深納焉。」

6. 昏庸愚昧。《北齊書.卷三.文襄帝紀》:「彼當嗤僕之過迷,此亦笑君之晦昧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二○回:「你媽媽再要認真排場他,可見老背晦了。」

7. 草木凋零。南朝梁.江淹〈雜體詩.王徵君〉:「寂歷百草晦,欻吸鵾雞悲。」

8. 倒霉、不順遂。《西遊記》第三四回:「可是晦氣!經倒不曾取得,且來替他做皂隸!」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