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𡥨󲧪󲧥󲧢󲧣󲧡󲧧󲧦󲧤󲧩󲧠𣌇󲧨

說 明

正  字 A01795 日-06-10
說文釋形

大徐本:手寫字,進也。日出萬物進。从日,从臸。《易》曰:「明出地上,手寫字。」臣鉉等案:「臸,到也。會意。」(即刃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進也。日出而萬物進。从日,从臸。《易》曰:「明出地上,手寫字。」(即刃切)

字樣說明 此字《說文解字》篆形作「手寫字」,進也。从日,从臸。楷書寫法:上半作兩橫、兩「厶」,下橫較長;下半作「日」。「戩」(B01236)、「搢」(B01370)、「縉」(B03428)、「鄑」(B05176)等字偏旁同此。本典收「臸」(B03738)為次常用字。
注  音 ㄐㄧㄣˋ
漢語拼音 jìn
釋  義

1. 進、前往。如:「晉謁」、「晉京」、「八十晉一」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:「晉,進也。」《文選.班固.幽通賦》:「盍孟晉以迨群兮,辰倏忽其不再。」唐.李善.注:「曹大家曰:『晉,進也。』」

2. 升。如:「晉級」、「晉升」。《清史稿.卷四五一.桂中行列傳》:「以功晉知府。調江蘇,筦揚州正陽釐榷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○回:「四老爺土星明亮,不日該有加官晉爵之喜。」

3. 《易經》卦名。六十四卦之一。卦形為坤(手寫字)下離(手寫字)上。

4. 周代諸侯國名。春秋時據有今大陸地區山西省大部分與河北省西南地區,地跨黃河兩岸。後為韓、趙、魏三家所分,遂亡。

5. 朝代名:

⑴ 「西晉」:(西元265~316)晉武帝至愍帝都於洛陽,因洛陽在東晉首都建康的西邊,故稱為「西晉」。

⑵ 「東晉」:(西元317~420)晉自元帝東遷至恭帝元熙二年止,稱為「東晉」。

⑶ 「後晉」:(西元936~946)五代時,石敬瑭滅後唐稱帝,國號晉,都洛陽,史稱「後晉」。

6. 大陸地區山西省之簡稱。

7. 姓。如戰國魏有晉鄙。

︿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