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主要頁面

異體字

𣆜󲦺󲦻

說 明

正  字 A01790 日-05-09
說文釋形 大徐本:手寫字,爽,且〔旦〕明也。从日,未聲。一曰闇也。(莫佩切)
段注本:手寫字,昧爽,且明也。从日,未聲。一曰闇也。(莫佩切)
字樣說明 右半作「未」:中作直豎,不鉤;二橫筆,上短下長,寫法參「未」字。
注  音 ㄇㄟˋ
漢語拼音 mèi
釋  義

1. 黎明,天將明未明之時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﹕「昧,爽,旦明也。」《書經.牧誓》:「時甲子昧爽,王朝至於商郊牧野,乃誓。」南朝齊.謝朓〈落日悵望〉詩:「昧旦多紛喧,日晏未遑捨。」

2. 昏暗不明、模糊不清。如:「曖昧」。《說文解字.日部》﹕「昧,一曰闇也。」東周戰國.屈原〈離騷〉:「惟夫黨人之偷樂兮,路幽昧以險隘。」唐.柳宗元〈與韋中立論師道書〉:「未嘗敢以昏氣出之,懼其昧沒而雜也。」

3. 糊塗。如:「愚昧」、「蒙昧」。《北齊書.卷三.文襄帝紀》:「彼當嗤僕之過迷,此亦笑君之晦昧。」《水滸傳》第三七回:「背後有強人打劫,我們一昧地撞在這裡。」

4. 不瞭解。清.王士禎等《師友詩傳錄》:「昧於詩之正變,而徒掇拾古今諸家之片詞瑣語,描頭畫角,搔首弄姿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五回:「但與先生素昧平生,何以便知學生姓馬?」

5. 隱藏。如:「拾金不昧」。唐.駱賓王〈為徐敬業討武曌檄〉:「若其眷戀窮城,徘徊岐路,坐昧先幾之兆,必貽後至之誅。」《紅樓夢》第七二回:「既然給了你奶奶,我怎麼不知道,你們就昧下了?」

6. 違背。如:「不要昧著良心做事。」元.楊文奎《兒女團圓》第一折:「這婆娘家便背悔也,忒瞞心昧己。」《水滸傳》第四四回:「我想他回薊州探母參師,期約百日便回。今經日久,不知信息,莫非昧信不來?」

7. 冒犯、冒著。如:「冒昧」。《韓非子.初見秦》:「臣昧死,願望見大王,言所以破天下之從。」《儒林外史》第一二回:「所以冒昧黑夜來求。」

︿
TOP